①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萨拉托加大捷 ③来克星顿枪声 ④《独立宣言》发表
①《马关条约》 ②《尼布楚条约》 ③《凡尔赛条约》 ④《辛丑条约》
材料一:作为西方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美国强大起来的时候,世界上已经几乎无地可占。美国就转换方式,开始在全球推行其“门户开放”政策。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日两国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
——摘自青梅煮酒《太平洋战争系列》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东方战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中、美、英以及亚洲和大洋洲各国人民进一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从此,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两个在战略上彼此呼应、密切配合的中国大陆战场和盟军太平洋战场。
——摘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三:在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空军和海军把50万国民党军队运到日本军队撤走的地方,抢占大城市和地盘。同时美军也直接参加抢占这些地方的活动,共有53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中国北方的战略要地登陆。从1945年到1949年,美国给蒋介石政府运去大量武器弹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增订版)
材料四:冷战开始,同盟国迅速分裂,美苏之间的较量即刻剑拔弩张。而此时的中国,国共两党正在酣战,局势并不明朗,但国民党政府军早已元气大伤,加上国民政府腐朽不堪已经暴露无遗,美国政府深感难以扶持,让美国政府举棋不定。这时美国扶持日本(并加快了对日本的改造)。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远东审判》
材料一: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
——摘自尹小林校注《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回
材料二: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卖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摘自九下部编版教材 P47 正文
材料三:为了确保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不是按市场规律调节,而是服从于中央政府制定的计划;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为了保证苏联独特的社会主义性质,苏联经济将不同世界经济接轨,以避免受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版)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美国在 20 世纪最大的制度创新,当属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的罗斯福新政。当时,美国统治阶级采纳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市场经济中除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外,又多了一只国家宏观调控的“看得见的手”。
——摘自竭宝锋《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
材料一:(英国)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 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自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1907 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摘编自经典课程编委会《北大通识课》
材料二: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
——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第二版)
材料三:在当前(冷战结束后)的两极化趋势下,许多人担心中美战略竞争将导致世界重回冷战,特别是如果中国放弃不结盟原则,像美国一样实行结盟政策,世界会变得和 20世纪下半叶一样。这种理解是将“两极格局”与“冷战”混为一谈。
——阎学通/李佩芝《大国领导力》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一:当洋务运动艰难地迈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时,朝野士林排外守旧的风气根深蒂固。
——高力克《中西文明与现代化:亨廷顿的启示》
材料二:日本是在近代东亚唯一逃脱了被殖民主义入侵命运的国家,不仅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的边缘或者半边缘,反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并分享西方建立的现代殖民体系利益,因而被认为是一个“重大例外情况”或“稀有的例外”。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摘自八上部编版教材 P60 材料研读
材料四:(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甘地在使用手摇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