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史实 |
8月28日至9月7日 |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 |
9月16日、21日 |
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
11月26日 |
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
出口额 |
进口额 |
差额 |
|||
欧盟 |
230 |
45% |
289 |
53% |
-59 |
非欧盟国家 |
283 |
55% |
259 |
47% |
+24 |
总额 |
513 |
100% |
538 |
100% |
-25 |
材料: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最高学府。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予帑金以支持其办学、学术科研及藏书建设。康熙至嘉庆年间,福建各级官吏捐俸或拨付田产,资其购置图书。1838年,“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1851至1908年,藏书先毁于战火再呈“中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
——摘编自陈明利《唐至清代闽台书院藏书研究》
材料一:1863年,苏州、常州克复后,曾国藩和李鸿章因“吴中漕赋,苏、松、太最重”,奏请减轻苏州等地的粮赋定额。1864年,曾国藩下令在各地设置“劝农局”,指出洋务与垦务互为表里,就“大乱之后”的国情看,“不能不以务农为第一要务”,他强调“如地方官玩视农政,仰即密禀本部堂,以便惩一儆百”。号令发出后,流亡之户闻风归耕者络绎而来。之后,各荒废省区便先后拟定垦荒章程,如安徽巡抚唐训方上任后就颁布《安徽省兴办屯垦告示》。
——摘编自王继平《曾国藩研究》
材料二: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规定公有荒地垦竣后,垦民将无偿获得土地所有权。由此,江西难民移垦运动迅速开展。到1939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取消了垦民土地所有权,仅规定有土地耕作权。江西除了由省垦务处主办的61个省营垦场外,农林部垦务总局还在江西安福设立国营垦区1处,辖9个垦场。此外,江西还成立民营垦场125个。随着垦民的增多,地方政府为了能对垦民抽丁派款,将垦民编入了地方保甲系统,各地垦民纷纷迁徙而来。许多垦场管理员,挪用垦殖资金,与垦民关系紧张,省垦殖处对此处置不力,违法乱纪现象蔓延。到1945年,江西省垦务处所辖垦场仅剩垦民1万余人,到1946年,减至5000余人。
——摘编自高凯等《中国灾害志》
材料: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12年 |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
1914年 |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
1917年 |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
1934年 |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
全面抗战时期 |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
解放战争时期 |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
1954年 |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
1955年 |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
1966年 |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
1980年 |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
1980年后 |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
20世纪90年代 |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
2001年 |
在上海成功上市 |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材料一: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黄雅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
——摘编自褚雅越《印刷革命对于社会传播的影响及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