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靖江月考) 2014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追溯历史,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是(  )
    A . 一届人大 B . 一届政协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28响的寓意是(    )
    A . 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 .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 . 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 3. (2023八下·兴义月考) 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这说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
    A .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4.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在某次纪念活动中,藏民边巴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族百姓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西藏自治区建立 C .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D . 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 5. (2023八下·高邮月考) 《跨过鸭绿江》(见下图)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100周年头部献礼剧。该剧被誉为“历史与现实风云激荡的对话”。下列对抗美援朝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材料最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 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B .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7. (2024八下·梧州期中) 余华的小说《活着》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8. (2023八下·高邮月考) 辽宁农民土地改革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写道:“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找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由此可见,土地改革(   )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 .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D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9.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学习历史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请你根据下图的关键词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向社会主义过渡 C . 民主政治确立 D . 社会主义建设
  • 10. (2023八下·靖江月考) 一五期间,中国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战争的威胁并未消失。材料可用于说明“一五”计划实施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结果 D . 意义
  • 11. (2023八下·兴义月考) 毛泽东给鞍山钢铁工人回信:“鞍山无缝钢管厂、鞍山大型轧钢厂和鞍山第七号炼铁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一九五三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三项工程的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从信中我们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 “一五”计划已完成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起步 C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工业布局地区分布平衡
  • 12. (2024八下·防城期末) 有学者认为,尽管在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这场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材料意在强调三大改造(  )
    A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 . 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D . 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 13. (2023八下·恩平期中)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 . 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 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4. (2023八下·泸县期中)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15. (2024八下·文峰期末)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抗美援朝 D . 改革开放
  • 16. (2023八下·合浦期中)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创举,它是 (   )
    A . 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 . 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同步完成
  • 17. (2023八下·靖江月考) 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个合作社是(  )
    A .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 公私合营合作社 C . 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人民公社
  • 18.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图表是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 B . 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C .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19. (2023八下·合浦期中) 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 是经济发达国家 B . 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20. (2023八下·靖江月考)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八大,因为这次会议明确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 . 开展阶级斗争,发动“文化大革命”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1. (2024八下·鹤山期中) 1960年1月1日、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材料表明当时(   )
    A . 经济发展迅猛 B . 存在冒进思想 C . 产业比例协调 D . 强调安全生产
  • 22. (2023八下·靖江月考) 如图为“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市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 . “大跃进”的发动
  • 23. (2023八下·靖江月考)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 . 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C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24. (2023八下·靖江月考)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 . 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 . 制造“刘少奇案” C . 九一三事件 D . 镇压“四五运动”
  • 25. (2024八下·福州期末)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 .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 .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二、综合题
  • 26. (2023八下·靖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筹建新中国】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到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的讲话

    【建立新政权】

    材料二:中华人民人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巩固新政权】

    材料三: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用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脚下。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毛泽东

    材料四:

    材料五: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多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1) 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上通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初步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复兴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 (4) 写出材料四中图1文件名称,该文件的颁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回答,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27. (2023八下·靖江月考)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依靠人民谱写了不懈探索与奋斗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评论

    材料三:1952-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公私经济所占份额变化表

    年份/比重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1952年

    23.5%

    76.5%

    1956年

    100%

    0

    材料四:

    图一 公社语录                       图二 玉米千斤重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举一例交通运输成就. 
    3.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4. (4)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一失误?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三、连线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