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辽宁模拟)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 . 贵族生活腐化 B . 血缘色彩浓厚 C . 音乐发展迅速 D . 社会等级森严
  • 2. (2023·辽宁模拟)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 . 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 .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 . 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 . 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 3. (2024高二下·城关期末) 魏晋风度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追求隐逸;在交往中喜好清谈;喜好服食药、酒;在服饰上追求洒脱。影响魏晋风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商品经济发展 B . 社会政治环境 C . 儒学地位动摇 D . 士人群体扩大
  • 4. (2023·辽宁模拟) “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族交往加强 B . 藩镇割据严重 C . 军事制度完备 D . 对外交流活跃
  • 5. (2023·辽宁模拟)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谓之鬼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
    A . 商业市镇经济活跃 B . 重农抑商政策已被禁止 C . 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D .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 6. (2023·辽宁模拟) 雍正帝在成立军机处后,可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同时各地督抚可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本人审批。这说明军机处(   )
    A . 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 B . 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C . 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 D . 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
  • 7. (2023·辽宁模拟)  1866年,奕诉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人馆学习天文算学,这在朝廷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让举人优贡等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是儒林奇耻。据此可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 B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 C . 洋务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D . 新式教育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 8. (2023·辽宁模拟) 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   )
    A . 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 B . 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 C . 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 D . 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 9. (2023·辽宁模拟)  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   )
    A . 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 . 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 C . 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 . 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 10. (2024高一下·株洲期末)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   )
    A . 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B .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D . 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11. (2023·辽宁模拟) 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
    A .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 . 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 C . 对外开放格局建立 D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 12. (2023·辽宁模拟)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

    ③地区最早饲养绵羊和山羊               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辽宁模拟) 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反映了(   )
    A . 君主是社会矛盾焦点 B . 新兴力量推进社会转型 C . 君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D . 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
  • 14. (2024高一下·吉林期末)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
    A . 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 . 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 . 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 . 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 15. (2023·辽宁模拟)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 . 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 . 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 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 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 16. (2023·辽宁模拟)  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这可以说明(   )
    A . 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 . 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C . 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 .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辽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西汉唐代北宋三个时期南方、北方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包括的范围不仅日渐广泛,同时在各个行业的规模、数量、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当时商业领域的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方面。另外,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哪一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 18. (2023·辽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席勒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摘编自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摘编自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 19. (2023·辽宁模拟)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

    事件

    16世纪

    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年

    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 年停止。

    1901 年

    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年

    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年

    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 年

    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 年

    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 年

    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
    2. (2) 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 20. (2023·辽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就现代化问题提出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个人解放)问题,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愈需要权力集中;
    (4)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5)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现代化”提取一个或多个关键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