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瑞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 1. (2024八下·海口期中) 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 .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C . 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2. (2024八下·连州期末)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举行。”这个场景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的庆典 B . 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3.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 .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 . 西藏地区实现和平解放
  • 4.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辛丑条约》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一1965年)》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

    ①是指抗美援朝战争  
    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2023八下·沙田月考)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该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 促进朝鲜统一 B .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保家卫国 D .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 7. (2023八下·沙田月考)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8.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下边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9. (2023八下·沙田月考)  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图)。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 . 工业门类齐全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地区分布均衡 D .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 10.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11. (2024八下·滦南期末) 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
    A . 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 . 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 . 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12. (2023八下·沙田月考) 杨继绳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 13.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 . 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 .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 14.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

    项目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

    华侨

    少数

    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 . 人大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 15.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下面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 . 土地革命时期农业总产值大大超过工业总产值 B .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 “大跃进”运动使农业总产值呈现负增长状态
  • 16.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中共党史》二卷提供的数据表明,1958年的钢产量为1108万吨,合格的仅有800万吨(合格率72%),生铁量为1369万吨,合格的仅有900万吨(合格率66%)。由此可见,大炼钢铁(    )
    A .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B . 大幅度提高了钢铁产量 C . 符合当时人民生产愿望 D . 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 17. (2023八下·沙田月考)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的是(   )
    A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 .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18. (2023八下·沙田月考)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 B . C . D .
  • 19. (2024八下·沙市区期中)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 20.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 “大跃进”运动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21.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2.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复兴之路》是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电视节目,下列选项是节目里其中四集的名称。“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指导方针”的画面,最有可能出现在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23.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4. (2024八下·郑州期末)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 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 25. (2023八下·沙田月考) 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农村改革的成功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26. (2023八下·沙田月考)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没有一点闻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 . 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 .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7. (2023八下·沙田月考) “1979年,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举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该设想直接推动了(   )
    A .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 28. (2023八下·沙田月考)  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这个城市不能制造?”这个城市是(   )
    A . 南京 B . 上海 C . 深圳 D . 青岛
  • 29. (2023八下·沙田月考) 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 30. (2024八下·乐昌期末)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 开放五口通商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创办经济特区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3八下·沙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竣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动……

    1. (1) 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抗美援朝战争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2. (2023八下·沙田月考)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78—2018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

    时间

    钢材(万吨)

    原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千瓦时)

    1978年

    3178

    6.2

    10405

    2566

    2018年

    110552

    36.8

    18910

    71118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8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3. (3)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工业崛起的主要原因。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说说中国工业怎样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 33. (2023八下·沙田月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年,执政74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绝非偶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你有何感想。
    2. (2) 材料二中的“全会”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材料说明这次会议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由此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4. (4)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它有一系列优秀特质”。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特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