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7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3七上·嘉鱼期中) 山东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品多寡不一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寡者一件都没有。这表明当时(    )
    A . 早期农业产生 B . 出现贫富差距 C . 墓葬文化盛行 D . 早期国家出现
  • 2. (2023七上·香洲期中) 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 . 远古传说等于历史史实 B . 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 C . 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 D . 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
  • 3. (2023·惠东一模) 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

    A . 西周时期的都城位于洛邑 B . 同姓亲族和功臣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C . 分封制削弱了诸侯的实力 D . 西周统治区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 4. (2023九下·博罗模拟) 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道:“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    )
    A . 作者认为晋国首创郡县制 B .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C . 作者完全否定了分封制度 D . 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 5. (2023·惠东一模) 沈约《宋书》记载“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作者认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 . 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B . 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 . 统治者推行有力的发展政策
  • 6. (2023九下·博罗模拟) “战国时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与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联系密切,金属制品的纹饰风格深受其影响,同时布局对称又受到中原文化熏染。”上述材料说明(    )
    A . 不同文化交汇创新 B . 中原地区的艺术水平高 C . 少数民族生性好战 D . 战国时期各国征战频繁
  • 7. (2023·惠东一模) 司马光对开元末年唐玄宗的评述:“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这一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B . 开元盛世的景象 C . 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D . 藩镇割据的危害
  • 8. (2023七下·普宁期末)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 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 .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9. (2024七下·普洱期末)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 10. (2023·惠东一模) 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 . 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 .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11. (2024八上·硚口期末) 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五四运动扩大 B . 北伐胜利进军 C . 红军战略转移 D . 七七事变爆发
  • 12. (2023·惠东一模) 如图反映的是(    )

    A . 中华民国的建立 B . 北洋政府的统治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 . 护国战争的爆发
  • 13.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挺进大别山
  • 14. (2023九下·博罗模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 .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 C .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 .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 15. (2023九下·港北模拟) 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
    A . 百团大战 B .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攻占锦州 D . 百万雄师过长江
  • 16. (2023·惠东一模) 如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 . 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 . 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 . 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 17. (2024九下·福建模拟) 中共八大以后的十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民族精神。这些精神的共同之处是(   )
    A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 18. (2024·池州模拟)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 经济建设的发展 C . 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9.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 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 20. (2024八下·昌乐月考) 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 . 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 . 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 . 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 .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 21. (2023九上·平江月考) “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 . 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 .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 . 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 . 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 22. (2023九上·乐昌期中)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 . 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 . 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 . 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 . 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 23. (2024九上·永年开学考) 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 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 . 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 24. (2023九上·福田期中) 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 . 分权制衡 B . 联邦体制 C . 中央集权 D . 国会至上
  • 25. (2023九下·博罗模拟) 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1740年1788年1791年1861年
    产量1735吨6830吨125079吨3800000吨
    A . 手工工场的兴起 B .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参加“一战”的需求
  • 26. (2023·惠东一模)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应当出自(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共产党宣言》 D . 《资本论》
  • 27. (2023九下·湖南月考) 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 . 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 . 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 . 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 28. (2024九下·武城模拟)   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赫鲁晓夫的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29. (2024九下·厦门模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A .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B .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 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D . 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
  • 30. (2024九下·武城模拟) 2022年11月,一款名为ChatGTP的AI聊天机器人以“狂飙”之姿,引起了科技圈的震荡,微软市值一夜暴涨5000多亿美元。材料说明(    )
    A . 国家制度不断革新 B .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C . 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 . 信息时代经济迅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3·惠东一模) 舞蹈与绘画均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态,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舞蹈纹彩陶盆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

    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材料二: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娴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 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标序号)。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方舞”出现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这一时期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其他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艺术创作的认识。
  • 32. (2023·惠东一模)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压迫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842年

    《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895年

    《马关条约》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8年

    《时务报》

    1901年

    《辛丑条约》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 (1) 根据材料,指出割让台湾全岛给日本的条约。
    2. (2) 请选择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3. (2023·惠东一模)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二:乌克兰局势备受关注

    内容

    材料来源

    乌俄爆发冲突直至今天还在继续……有学者认为,西方延续冷战思维的北约东扩,是引爆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

    《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6日版

    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

    2023年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乌克兰是北约与俄罗斯西南边境的交接点,成为俄罗斯西南方向的最后一道保护带。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中,乌克兰被大国利用,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2023年3月1日新社记者专访李勇慧《俄乌军事冲突有何深层原因》

    材料三:美国重返亚洲,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其政策是重修和加固已经被荒弃的冷战安全体系,鼓吹中国威胁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重新拼凑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基本上是冷战时期的老一套。

    ——鲍盛刚《中美关系与亚太的未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俄乌军事冲突加剧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
    4. (4) 综上所述,简要分析霸权主义对世界局势的危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