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一题两分,一共60分)
  • 1. (2023七下·宝安期中) 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581年建立隋朝 B . 灭陈,统一全国 C . 修运河,确立科举制 D .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2. (2024七下·石家庄月考) 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 37 年。透视历史,隋朝由顶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
    A . 隋朝的残暴统治 B . 藩镇割据 C . 外族入侵 D . 农民起义的打击
  • 3.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 认识到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 .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D .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 4.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对于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性。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重视人才的措施是(    )
    A . 打击贵族官僚 B . 创立殿试制度 C . 重视发展生产 D . 倡导开土拓荒
  • 5.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下列诗句中具有豪迈奔放浪漫主义情怀的诗句是(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6. (2024七下·石家庄期中) 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走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困境
  • 7. (2024七下·宜阳期中)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甘英出使大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3七下·宝安期中)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 HSK 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写着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意思是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能为国外人们的受难而感同身受,施以援手。历史上也有一位僧人,听说日本的相国曾经造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的边缘也绣着同一句话,并认为日本与佛法有缘,因此前往日本传播佛法。这一位僧人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遣唐使 D . 班禅
  • 9. (2023七下·仁化期末) 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A . 后梁政权的建立 B . 黄巢起义 C . 唐朝的灭亡 D .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10. (2024七下·淮南期末)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 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 11. (2023七下·宝安期中) 下列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有(   ) 

    ①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设转运使,集地方财赋 

    ④设军机处,强化皇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
    A . 超越知州的权力 B . 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 . 分散知州的权力 D . 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 13. (2023八上·佳木斯开学考) 辽宋夏金时期,契丹族创制了契丹文字,党项族创制了西夏文字,女真族创制了女真文字。材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    )
    A . 排斥汉族的先进文化 B . 摒弃本民族优秀传统 C . 注重本民族文化建设 D . 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
  • 14. (2024七下·忻州期中) 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     )
    A . 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 .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 . 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 . 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
  • 15. (2024七下·兰州期末)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蒙古灭北宋 D . 蒙古灭南宋
  • 16. (2024七下·遵化期中) 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败,金军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的宋军望风而逃,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这段材料反映了宋朝(    )
    A . 金军骁勇 B . 军事的无能 C . 防守松懈 D . 辽军善战
  • 17. (2023七下·宝安期中)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域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反映出宋代(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崇文抑武的风气 C . 人身控制的减弱 D . 理学思想的强化
  • 18.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全唐文》中共计出现的22条“罢市”记载中,有21条表示是因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
    A .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B . 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 .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 .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 19. (2024七下·普宁期末)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此史料记载的是(     )
    A . 蒙古族的兴起和完成统一的过程 B . 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C . 女真族的兴起和宋金对峙 D . 党项族的兴起和宋夏和约
  • 20. (2024七下·江阴期中)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④都城建在长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21. (2024七下·长春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 . 唐蕃和亲的意义 B . 宋夏议和的影响 C .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 22. (2023七下·宝安期中) 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的作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
    A . 唐初立国,百废待兴 B . 盛世繁荣,万国来朝 C . 叛军作乱,战火不休 D . 政治腐败,内外交困
  • 23.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髓,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同繁荣。下列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 . 和亲结盟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会盟 D . 设置都护府
  • 24.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文明交流互鉴 B . 民族关系和睦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边疆管理加强
  • 25. (2023七下·宝安期中) 下列历史文物,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史实的佐证(   )

    A . 唐朝的对外交流广泛 B . 我国的疆域面积辽阔 C . 中日的民间交往频繁 D . 亚欧的经济联系密切
  • 26. (2024七下·安庆期中)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这反映了安史之乱的(   )
    A . 背景 B . 经过 C . 特点 D . 影响
  • 27. (2024七下·惠来月考)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只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这反映了(   )
    A . 五代十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B . 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C .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D . 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 28. (2023七下·绥中期中)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 . 北宋时期城市商业不够发达 B . 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 . 北宋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 . 北宋城市居民生活来源单一
  • 29. (2023七下·宝安期中) 下列的三幅图直接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情况(   )

    A . 农业发达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手工业发达 D . 文化产业繁荣
  • 30.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历史年代尺能帮助我们理清朝代的更替顺序。如图中的b应该是(      )

    A . B . C . D .
  • 31. (2023七下·禅城期中)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 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
    4. (4) 根据材料四,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 32. (2023七下·宝安期中) 物久则废,法久则弊,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 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技术创新】

    材料三:见下图

    1. (1) 依据材料一,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皇帝是谁?隋炀帝时,什么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什么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了什么制度?
    2. (2) 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的国策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3) 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三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 33. (2023七下·宝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 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请回答:

    1. (1) 比较材料一、二,请说出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