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2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图文为汉代画像砖和《史记》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描述,据此可知(   )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A . 只有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事实 B .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还原 C . 实物和文献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D . 实物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2. 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体现在(   )

    ①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优化决策程序

    ③地方设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④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天津市曾是近代中国租界数量最多的城市,据如表可以推知(   )

    天津各国租界面积统计表

    国别

    数据年份(年)

    总面积(亩)

    折合面积(平方公里)

    英租界(含美租界)

    1903

    6100

    4.07

    法租界

    1900

    2800

    1.87

    俄租界

    1901

    5474

    3.65

    德租界

    1905

    4200

    1.80

    日租界

    1898

    2150

    1.43

    意租界

    1902

    771

    0.51

    奥租界

    1902

    1030

    0.69

    比租界

    1902

    740

    0.49

    A . 天津民族工业更为发达 B . 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 C . 天津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 清政府腐败领土主权沦丧
  • 4. 如图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 . 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 .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军阀统治 D . 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 5. (2022·东城二模)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 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6. “中国统一起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前景,令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极端分子担忧在大陆的扩张政策之前途。与1931年一样,急于在中国变得强大之前展开攻势的人,仍然是关东军中的少壮派军官。他们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这些军官在距北平以西十英里的卢沟桥策划了一次事变。”“中国统一起来反对外来侵略”是指(   )
    A . 华北事变 B . 一二•九运动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7. 上海解放后,奸商无视政府法令,进行金银投机,试图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不少商人也拒用人民币;市场上金银价格上涨,导致物价飞涨。上海市政府采取措施,查封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投机分子。人民政府的上述措施(   )

    ①稳定了货币以及金融市场

    ②消灭了城市中的资产阶级

    ③赢得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④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8. 1964年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弹”。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愤怒”,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中法建交后各国的连锁反应说明了(   )
    A . 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 . 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 C .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D . 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 9. 如图体现1978-1985年第二、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的变化情况。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三线建设改善国家工业布局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

    ③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的步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如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17世纪,欧洲在“科学革命”中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产生

    B

    1870年,英国规定重要的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体现了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

    C

    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1958年,苏联政府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

    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联合邦……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从此完全废止。”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 德意志的统一
  • 12.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这表明(   )
    A . 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 B . 英国国内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 . 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 D . 知识的积累触发了工业革命
  • 13.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 . 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 B . 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 C . 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D . 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 14. 古希腊雅典为了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的精准,以达到美化效果;罗马则不放弃任何细节,人物雕像皱纹、眉骨、嘴角、眼袋,这是罗马人认为构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腊雕塑风格的优雅、崇高和古罗马雕塑的务实求真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源于(   )
    A . 二者的地理条件迥异 B . 二者的艺术源头不同 C . 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 D . 二者的国情不尽相同
  • 15.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了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要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两国(   )
    A . 出现了严重战略误判 B . 争霸形势的骤然紧张 C . 加速了对抗全面升级 D . 缺乏合作的基本诚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程把“理”规定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宇宙本体之“理”,这是“形而上”者;一个是万物、万事之“理”。如程颢说:“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个“理”,就是“形而下”者。再一个是伦理道德之“理”。“人伦者,天理也。”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二程提出最著名的命题是“存天理,灭人欲”,从封建社会被压迫人民得不到最低的生活需要这一历史背景去解释这个命题,应该批判。但是,这只是这个命题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天理”代表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这一命题的本义,是用最高尚的封建道德原则去限制“私欲”横流,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我们今天研究宋明理学有什么现代价值呢?第一,可以帮助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融合过程。第二,“理学”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某些思维方式,有明显的思辨性。……随着理学、心学走上末流,理学内容发生分化,一部分坚持“务实”学风的儒者,批评理学末流走向空疏、脱离实际的偏弊,重建了传统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对于建设新的价值观、道德观都有积极意义。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三:理学是以伦理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无疑提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是一种自发的、自主的、充分自觉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行为。二是理学家所推崇的“孔颜乐处”,这是一种圣者与万物合一的真善美境界。三是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即天下百姓都是我的手足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亲密友朋。这种放眼宇宙的博大胸怀,锻造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四是所谓的“浩然正气”。张载声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抱负和人格力量,这与理学倡导的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崇高与伟大是密不可分的。

    ——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 (1) 指出材料一中对“天理”的认识具体是指哪三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形成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的?
    3. (3)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评价理学的价值与问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50—300字)
  • 17.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年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年-1978年

    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2008年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来已久,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将旧体系“推倒重来”的激进主张,即立即彻底推倒目前一主多元格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主张“渐进式”改革。主张“渐进式”改革者可分两类:一是美国虽口头上要求改革,但仍力图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二是多数真想进行“改革”,“欧元”力图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英镑、日元也想保持甚至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而且俄罗斯的卢布、印度的卢比、中国的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

    ——黄范章《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两个阶段,概述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 18. 2020年5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陆法国家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法典体系:一是罗马式民法典体系,其编纂体系被《法国民法典》接受,将民法典分为人法、财产法、财产权取得法三编。二是德国式民法典体系,该体系把民法典分为五编: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但在《德国民法典》颁布不久,德国学者索姆巴特就提出《德国民法典》存在着“重财轻人”的偏向,这种重财轻人的特色使关于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的法大大退缩于财产法之后。

    一百多年来,科技日新月异,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的发展,强化对名誉、肖像、隐私、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已经成为民事立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从民法典编纂开始,就确立了“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我国民法典一共分为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共计1260条。与五编制的《德国民法典》相比较,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有三大创新,即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以及合同编通则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一方面,我国民法典更突出了对人的保护,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这一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回应了时代之问。

    ——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

    1. (1) 依据材料,简析中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不同点。
    2.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