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出处 | |
奏折1 | 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 | 雍正7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 |
奏折2 | 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察 | 乾隆54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 |
奏折3 | 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 | 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大臣阳春 |
唐 马球图(局部)
由此可知马球运动( )
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材料一:
海脊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
文物 |
竹简和木牍 |
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
整套乐器 |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笠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
五铢钱 |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绒,封泥钤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香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
异域风格文物 |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
材料二: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
——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
材料二: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1756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类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词得到广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创造“文明”这个概念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文明”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领导者如何需要被视为世界每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法领导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概念被热情地采用,在国外按照种族和族裔对各民族划分等级。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文明”概念继续强调自由与进步,更是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人对“文明”进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将倡导社会平等、重视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批评文明等级观等因素考虑进当今“文明”概念的解释之中。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1756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