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称为“三元素组”。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 Li | G | Bo | C | N | O |
F | Na | Mg | Al | Si | P | S |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并结合当代的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回答:
猜想一:可能是因为电流使导线产生了热,加热玻璃罩内的空气,引起了对流,从而导致小磁针的偏转。
猜想二: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小磁针的偏转。
奥斯特通过实验很快就否定了猜想一,又做了乙、丙两组实验。
实验组别 | 线圈匝(匝) | 电流大小(A) | 夹角α大小(°) |
1 | 5 | 0.2 | 8 |
2 | 5 | 0.4 | 15 |
3 | 5 | 0.6 | 21 |
4 | 10 | 0.2 | α待测 |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