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表117~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 | 数量 | 来源地 | 职业 |
1607~1776年 | 100万 | 英格兰 | 贫苦农民及手工业者 |
1820~1860年 | 500万 |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 | 农民、工人 |
1861~1880年 | 500万 |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 | 农民、工人 |
1881~1920年 | 2350万 | 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 | 农民、工人 |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的欧洲,经济危机与革命交替,大量人口失业。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遭遇严重饥荒,大量人口不得不远渡海外谋生。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缺口巨大。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许多企业远赴欧洲招聘,并为移民提供路费。1860~1920年,美国东北部的城市化率从35.7%跃升至75.5%,城市人口中有一半是外来移民。此外,还有大量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西部,开垦了大片土地。而西部铁路的修筑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华工。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风俗,融合成美利坚文化。移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经历也造就了美国的民族性格。
——摘编自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新(新加坡)马(马来亚)地区的华侨约为4万人,1911年,英属马来亚华侨总数为916600人,其中新加坡华侨为222655人。19世纪后期,曾游历南洋的洋务派智囊马建忠记载:“埠(槟城)中督理玛·马克谓,本埠殷商,尽系华民”。同治年的《游历笔记》载,“新加坡华人皆闽广人,善贸易,绅商富户甚多。其中华街,大小店铺、庙宇、会馆、戏园、酒楼、茶店成备其间,闽人十之七,广人十之二三。”槟榔屿、新加坡先后成为南洋华工的集散地。新马地区经济的骨干行业采锡和树胶,所用几乎全是华侨劳工。
——摘编自庄国土《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推广儒家伦理运动。政府规定自1984年始,在中学三、四年级的德育课程中增设儒家伦理课程。此后,还邀请海外一些著名儒学专家访问新加坡,在政府新闻界的协助下举行专题讨论与演讲。新加坡社会各界也都很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华人社团组织,如南洋学会、亚洲研究会、中华总商会等,在这一过程中都极为活跃。新加坡华人从原先全面认同西方文化,逐渐转向认同糅合马来文化、印度文化精华部分的儒家文化。
——摘编自王付兵《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
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
材料二:19世纪的辉煌过后,大英帝国逐渐衰落,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也在冲击着英国的地位,使得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雪上加霜。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理自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1840~1871年是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高潮期。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农村人口愿意到居住地附近的城市活动,其职业也纷纷从农业转入城市的工业及服务业。农民的就业和城市化相互促进,来自农村的人口为城市化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城市也供给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近代德国国内人口变迁析论》
材料二:19世纪以后,美国领土的大举西扩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西移,而东部众多的穷苦人民和种植园园主以及国外移民构成了美国西进运动的主要力量。在西部发现的黄金、石油等资源为大批淘金者向西迁移提供了历史契机,并且直接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人口的迁移带来了西部城市的兴起和经济的繁荣,不仅形成像圣迭戈、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这样的地区中心城市,而且产生了城市发展的倍增效应。
——摘编自辜胜阻等《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及城镇化及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