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b→c B.a→b→d
次数 | 动力F1(N) |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m) | 阻力F2(N) |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m) |
1 | 0.2 | 0.04 | 0.4 | 0.02 |
2 | 0.2 | 0.04 | 0.1 | 0.08 |
3 | 0.3 | 0.05 | 0.3 | 0.05 |
小江认为该结论不正确,实验需进一步完善,则小江接下来的操作是。
A. 改变力的大小,测出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B. 改变力的方向,测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上述实验中,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
A.计算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减少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①准备5组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5,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变化)。
②取5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5装置中。
③晚上,5组装置用5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处照射。其他条件控制相同且适宜。
④观察并记录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量,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下。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来量度;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而通过一定距离)来量度。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准备了必要条件。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实验次序 | 1 | 2 | 3 |
电压表示数U/V | 2.0 | 2.5 | 2.8 |
电流表示数I/A | 0.22 | 0.24 | 0.26 |
①仅闭合S1 , 调节R2直到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R2为15Ω;
②仅闭合S2 , 调节R1和R2 ,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V时,读出R1为16 Ω,R2为24Ω;
③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
序号 | 水的质量(克) |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 溶液的质量(克) |
1 | 10 | 9 | 19 |
2 | 10 | 10 | 20 |
3 | 10 | 11 | 20.9 |
4 | 10 | 12 | m |
A装置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g;C装置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型 号 |
DGD1506BQ |
额定电压 |
220V |
额定功率 |
保温时:20W |
加热时:1100W |
已知:氢氧化镍[Ni(OH)2]和氢氧化镉[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因种种原因现基本采用锂电池,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