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新时间:2023-06-14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 1.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
    A .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 .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 .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 .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 2. 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而)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的苏联改革( )
    A . 放弃工业化的方针 B . 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C . 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D . 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 3.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
    A .  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 .  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 .  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 .  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 4.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
    A . 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 B . 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 C . 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 D . 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 5. 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
    A . 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 . 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 . 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 . 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 6.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
    A . 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 . 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 . 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 .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 7.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三个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1991年8月正式独立。据下表可知( )

    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苏联平均水平为100)

    苏联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瑞典

    挪威

    芬兰

    100

    140

    133

    123

    518

    548

    524

    A . 政局的动荡引发了信仰危机 B . 苏联的高压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C .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完全失败 D . 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速东欧剧变
  • 8. 一位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走过一个广场,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很多地方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根据历史知识,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
    A . 民主德国 B . 古巴 C . 朝鲜 D . 越南
  • 9. 20世纪80年代,苏联民间流行的说法是“《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这反映了苏联(  )

    A . 贬低戈尔巴乔夫改革 B . 民众缺乏坚定的信仰 C . 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 D . 宣传与实际相距甚远
  • 10.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 )
    A . 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 . 使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 C . 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 . 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 11. 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 )
    A .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 .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12. 1968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全会通过新的党章草案,发表文件宣称,捷共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设想( )
    A . 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B . 未突破苏联模式 C . 回应了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D . 遭到了苏联的扼杀
  • 13. 下面是我国“八五”计划期间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表,其中,1992—1995年的GNP增速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各国中最快的。其主要原因是( )

    “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

    年份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GNP/亿元

    21 782

    26 924

    35 334

    48 198

    60 794

    A . 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C .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D .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 14. 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做法( )
    A . 完善了“新经济体制” B . 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停滞的状态 C . 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 D . 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传统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材料二: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 (2) 根据材料三,归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 16. 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注:图片信息“等下勺”和“讲求营养”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摘编自李北海《区域协调发展是强国必由之路》

    材料二: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9年

    1990年

    社会总产值/%

    3.3

    1.8

    -2

    国民收入/%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1

    -2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开垦运动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 (2) 材料二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