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这说明(    )
    A . 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B . 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 C . 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 D . 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
  • 2. 古书记载,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 . 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 . 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 . 商品交易必须在市场内进行 D . 杭州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3. 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制度,基本与乡村无异。然而唐宋之际,国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门针对城市的管理制度。这是由于(    )
    A . 城乡经济管理模式明显不同 B . 城市的经济特性日益凸显 C . 政府财政收入倚重城市经济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速
  • 4. “云开闯阔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異”(xùn)位。四合院体现了(    )
    A . 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 B . 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民居形式 C . 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 D . 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
  • 5. 如图为雅典庇西特拉图(前600~前527年)统治时期输水管道所用的陶管。这些陶管内径相同、规格相近、维护方便,且上方都留有椭圆形开口,以便快速清污和疏堵。这些陶管的出现(    )

    A . 表明了城市职能分工的细化 B . 体现了雅典水利技术的完善 C . 适应了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D .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 6.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 .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 .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 .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 . 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
  • 7. 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现。这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
    A . 草市专业化色彩较浓厚 B .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 . 江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 . 特色市镇经济日益繁荣
  • 8. (2024高二下·乐平月考)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公共建筑、城市规划、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独特而惊人的创造至今仍影响着西方乃至世界。下列属于其“独特而惊人的创造”的是(      )

    ①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
    ②集体住宅和复合式公寓的建筑形态

    ③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的住宅布局结构
    ④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的建筑特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 . 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 . 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 . 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 10. 清代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 . 国家政策支持 B . 清代接轨世界市场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1. 据统计,1949年底我国设市的城市增加到136个,到1957年,市建制增加到177个。建国初期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6%高到15.4%。这些变化有利于当时我国(    )
    A .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 . 彻底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
    A . 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B . 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C . 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 . 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 13. 唐初中央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但中唐以后,在藩镇管辖的地区,以草市为中心的地方性市场星罗棋布,藩镇势力与商人结合,富商大贾“挟资行天下,所至州镇为右客,富人因以自高。”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
    A . 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表现 B . 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C . 朝廷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 D . 市坊制度瓦解的影响
  • 14. 下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西汉长安城(   )

    A . 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 . 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C . 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D . 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 15. 唐代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北宋时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 . 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 .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长安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内很少有公民公共设施。即使有大型的活动场所,也是为达官贵族和皇室服务的场所。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阁里集中在城北。

    ——《城墙功能比较研究》

    材料二: 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复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新变化。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