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4课 ...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南开一模)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
    A . 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 B . 鼓励创新防疫新方法 C . 发挥基层力量的核心作用 D . 最终取得了显著成绩
  • 2.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认为气是世界的原初物质,阴阳二气交互作用而生成宇宙万物;并强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说明《黄帝内经》(   )
    A . 强调生命活动的物质性 B . 助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 C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 . 已科学认识人体的形神关系
  • 3. 下表所示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

    1844年

    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主刀医生为伯驾(美国传教士医生)

    1844~1848年

    英、美以教会名义相继在澳门、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地设立医院和医学校

    1847年

    第一本医学字典《中英文医学词汇》出版。中国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法,医生为伯驾

    1848年

    中国第一次使用氯仿麻醉法,医生为伯驾

    A . 西方近代医学逐渐影响中国 B . 西方对华宗教侵略日益加深 C . 中国传统医学开始走向没落 D . 西医成为传教士传教的工具
  • 4. 1805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术随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皮尔逊传入中国。他的中国助手邱熺于1817年著成《引痘略》一书,用中医的医理解释牛痘术,使之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此事例可用来说明(   )
    A . 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 B . 近代中国医学业发展较快 C . 中西医具有相通之处 D . 西医在近代中国广受推崇
  • 5.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极大地转变;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 . 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 B . 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 . 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D . 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 6.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下能佐证该说法的史实有(   )

    ①亚历山大染疫病而亡,其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②14世纪鼠疫的大流行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

    ③西班牙大流感的全球爆发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④伯罗奔尼撒战争时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   )
    A . 已实行严格的疫病管理制度 B . 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 C . 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 D . 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 8.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医疗体操的出现(   )

    A . 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B . 见证了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 . 证明了中医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 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 9. 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这反映出(   )
    A . 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 B . 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 C . 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 D . 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
  • 10. (2023高二下·西安月考) 宋代出现“医政”的概念,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这反映出宋代政府(    )
    A . 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 B . 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C .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D .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
  • 11.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
    A .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B . 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 . 是中国第一部药物性著作 D . 是古代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 12. 晚清官员岑春煊曾谓,中国“驱虏卫生之事,夙所未习。海通已来,五洲之民,相率莅此,奇疾怪征,挟以俱至。医者不察,思以旧有之术应之,不得当则委之劫运,罹疫死者,岁辄有闻”。岑氏意在强调(   )
    A . 通商口岸地区瘟疫高发 B . 西方侵略导致瘟疫流行 C . 当时瘟疫防控面临新挑战 D . 传统社会不重视瘟疫防治
  • 13. (2023·福州二模) 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    )
    A . 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 B . 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 . 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 D . 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
  • 14. 张仲景,东汉末年时举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在郡的时候,颇有治迹,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圣。以下关于其医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擅长外科手术 B . 写成“东方药学巨典” C . 著有《千金方》 D . 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 15. 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辩证论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 .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 . 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C . 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 D . 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
  • 16.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这一文献记载与下图《历代疫病流行分布图》节点相对应的时间段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药材随着商旅沿着丝绸之路流布世界各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肃州生产、贩卖中药材的记载。13世纪的波斯宰相拉什德曾派年轻医生远行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并用波斯文写成了系统介绍中国科学与医学成就的《唐苏克拉玛》。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1688年,俄国人到中国学习种痘术,之后传到了西欧,盛行一时。19世纪,《英国医学杂志》相继报道了中国针灸疗法。20世纪,法国人苏理莫昂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著有《真正的中国针灸术》。中医只是西方医疗的补充手段,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

       ——摘编自王亚丽等《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明朝末年,伴随着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具有近代意义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中国,当时传入的主要是解剖学、生理学知识。19世纪,医学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特别表现在与中医学相较更有实力的外科学上,如白内障手术、乙醚麻醉法等。一些有见识的中医学家已开始了融通中西医的活动。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中医界据理力争,如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理相同,应取长补短,和衷共济。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医东渐加速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历史启示。
  • 18. 【人类防疫抗疫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黑死病期间及疫情之后,应急委员会的成立,出现了一批面向公众的瘟疫防治手册。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病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材料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肆虐全球,北京时间2022年4月5日7点现有确诊5755万例,累计确诊4.9亿例,累计死亡超616.4万人,死亡率1.3%.,14亿中华儿女顽强地斗争取得抗疫的基本胜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中国抗疫最困难的时候,曾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运行的战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统一意志和行动……靠的是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靠的是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民族精神,以及守望相助、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和情感基因。

    ——中国经济网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黑死病”等传染病的方法。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新冠病毒疫情”的特点和中国抗疫取得成效的原因。
  • 19.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朝代

    主体

    主要成就或方法

    西周

     

    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战国至西汉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许多医家搜集、整理、

    综合而成

    《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汉朝

    政府

    “民疾疫者,含空邸第,为置医药”。

    华佗

    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辩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全书82卷,临床百科全书。“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众生之苦”。

    政府组织苏敬等人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出现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

    清朝

    叶天士

    《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稳健,中医药服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与我国有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也要认识到,在促进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并做好传承创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2020年5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特点。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药的历史价值。
  • 20. 中医和中医药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

    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道士葛洪留下了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西晋之前,中国没有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教育一般是通过师徒家传或私塾学习,个别授受。这个时期的古代名医,大多跟随老师个人学习。晋代开始有正式的医学教育。隋代正式设立了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后代改名为太医局、太医院)。

    1、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当时西方科学和医药学。

    2、十九世纪初期,随着牛痘接种的方法和西医外科对眼科治疗技术传入中国,西医在中国部分地区影响开始扩大。

    3、鸦片战争后,部分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私人诊所。19世纪晚期,在香港出现西医学院。

    4、清末新政,中国开始有了近代意义的医学院。其中主要是中医学和中医药教育。

    4、民国初年出现西医取代中医的倾向。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5、民国时期,一些大学开办医学院,但是,其中几乎没有中医内容。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医教育又回到私人师徒教授的状态。

    6、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7、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8、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9、许多植物、动物中都含有胰岛素,但是含量和浓度不高,难以用于临床治疗。1922年,西医开始从猪、牛胰脏中提取动物胰岛素,用于临床治疗。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主导下,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成果为大规模生产胰岛素相关药物奠定基础。

    10、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1、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2、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通过分离纯化工艺提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上表为中医、中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