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如图甲所示,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65.8g;
③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下沉至杯底,如图乙;
④如图丙所示,小明的操作是 ;
⑤取出鸡蛋,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天平的读数为 g;
⑥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戊所示,量筒的读数为96mL;
⑦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 即为鸡蛋的密度。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合金所受的重力G;
②使合金(选填“浸没”或“浸入”)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则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ρ合=(用字母G、F、ρ水表示)。
A.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 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探究操作的最合理顺序是(只填字母),若图中F1、F2、F3、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成立,就可得出结论F浮=G排;
②图2中会影响该探究结论能否正确得出的是(只填字母)。
A.c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c中物体没有全部浸入在水中
次数 | 1 | 2 | 3 | 4 |
桶B的重力G/N | 1.4 | 1.4 | 1.4 | 1.4 |
物体A与沙子的总重力G/N | 2.4 | 2.8 | 3.2 | 3.4 |
桶B与溢出水的总重力G/N | 3.8 | 4.2 | 4.6 | 4.8 |
实验中,加入沙子越多,桶A浸入水中就越(选填“深”或“浅”);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①由图 测得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0.6N;由图B、D可知,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为 N;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大小 。
步骤一:将橡皮泥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橡皮泥做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探究的因素① ,选用的图是 ,探究的结果是;
B.探究的因素② ,选用的图是 ,探究的结果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图甲);
B.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空小桶接出溢水杯里溢出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C.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D.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橡皮泥前后两次受到的浮力F1(选填“>”、“<”或“=”)F2;
②由此该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而忽略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①用细线和橡皮膜把玻璃管一端扎紧,向管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2A所示;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将玻璃管缓慢浸入其中,直至橡皮膜变成平整状态,即不再向下凸出也不向上凹入,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1 , 盐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2 , 如图2B所示;
③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利用ρ水、h1、h2表示)。
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如图A所示;
②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拴好,缓慢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矿石未触碰到烧杯底部,水未溢出,子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
③然后缓慢放下矿石,让被测矿石沉入烧杯底部,电子秤示数如图C所示;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可测出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被测矿石的密度是g/cm3;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的这一液体,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1=0.13m,如图甲所示;
②将刚才实验中的矿石擦干水放入烧杯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h1=0.04m,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2=0.18m,烧杯和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1;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0.07m,烧杯和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2 , 则F1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部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一液体的密度为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