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 1.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山水画的意境往往由园林建筑的“意象”带出,可谓画中的“点睛”。它与树石云水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图式。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体证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人文精神;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刻,园林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山水画的成熟;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制所附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审美特征因其山水画的介入——同时转化成为中国山水画深厚文化和审美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典建筑的形制及其所附有的文化的认知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山水画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取材于陈智安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早期界画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山水画”,其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气。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巨大体量与四周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的常见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藏”与“露”的拿捏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神秘感,表现出含蓄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更是运用这一造景手法的典范。

    (取材于牧戈等人的文章)

    材料三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式审美意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作领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建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4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密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建筑内部唯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主要空间的呈现做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可以任意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书,找到一个舒服的座位静心阅读。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温和,读书人仿佛置身于自然。

    (取材于李晓丹等人的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互相影响,双方都在对方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推动两种艺术形式走向成熟。 B . 早期的“界面”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这有利于还原古代生活原貌,所以“界画”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 C . 古代园林建筑与中国古代诗、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一个人具备深厚的绘画素养与文学素养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造园大师。 D . 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引发当今建筑界关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的必然,这也有利于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之路。
    2. (2) 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是几则材料的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关系密切。 B . 材料二第二段中列举《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阎立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阎立本的绘画技艺高超。 C . 材料二第四段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手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D . 材料二从论述层次上看,四、五段是一个层次,六、七段是一个层次,在论证顺序上都是先说“画”再说“建筑”。
    3. (3) 根据材料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的“辋川别业”在建造上借鉴了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手法和思想。 B . 白塔在北海中的地位和佛香阁在颐和园中的地位一样,都是主体建筑。 C . “篱苑书屋”和苏州留园石林小院入口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是相同的。 D . “篱苑书屋”采用室内自然采光的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的理念。
    4. (4) 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
    5. (5) 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有哪些相通之处?
  • 2.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现代文阅读 Ⅱ

    文本一:

    徙(节选)

    汪曾祺

    简师毕业,高北溟先生在“五小”任教。

    按规定,简师毕业,只能教初、中年级,因为高先生是谈甓渔的高足,中过秀才,声名藉藉,叫他去教“大狗跳,小狗叫,大狗跳一跳,小狗叫一叫”,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即使是这样,当然也还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然而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

    他不吃烟,不饮酒,不打牌,不看戏。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哪里也不去,每天他清早出门,傍晚回家。拍拍白木的板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①进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砖缝里长着扫帚苗、苦艾,和一种名叫“七里香”其实闻不出什么气味、开着蓝色的碎花的野草,有两个黄蝴蝶寂寞地飞着。高先生就从这些野草丛中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去,走进里面一个小门,好像走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木板门又关了,把门上的一副春联关在外面。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也许这是一个好兆,“未徙”者“将徙”也。第二年,即壬申年,高北溟竟真的“徙”了。

    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新任校长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

    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

    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

    高先生的家也搬了。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②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

    任何小城都是有风波的。因为省长易人,直接影响到这个小县的人事。一县的人事更代,自然会波及县立初中。

    三十几个教育界人士,联名写信告了沈石君。主要的罪名是:“把持学政,任用私人,倡导民主,宣传赤化。”后两条是初中图书馆里买了鲁迅、高尔基的书,订了《生活周刊》,“纪念周”上讲时事。“任用私人”牵涉到高北溟,指摘高北溟的教学是“不依规矩,自作主张,藐视部厅,搅乱学制”。

    有人把这封信的底稿抄了一份送给沈石君。沈石君看了,置之一笑。他知道这封控告信,不过是制造一个查办的口实。为了给当局一个下马台阶,彼此不伤和气,他自己主动递了一封辞职书。

    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

    高先生到教务处看看,教员大半还是熟人。他和大家点点头,拿了粉笔、点名册往教室里走。先前的同事在他身后努努嘴,演了一出双簧。一个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一个说“前度刘郎今又来”。高北溟只当没有听见。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初中(节选)

    汪曾祺

    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如果记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真也不必。”小说《徙》中写高先生在初中未能受聘,又回小学去教书了,是虚构的,事实上高先生一直在高邮中学任教,直到寿终。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先生撰写的对联,用“高岭桂”“北溟鹏”抒写理想抱负,用“未徙”表现其志不得伸的抑郁和苦闷。 B . 高先生自选教材、注重系统性和课内外结合的讲授方法,既表现了高先生教书的独到之处,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C . “呜呼,先生之泽远矣”一句,在小说的叙述中加入主观抒情,行文自如,使小说体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D . “好马不吃回头草”“前度刘郎今又来”,引用俗语和诗句,写出了高先生重回五小后同事对他的嘲讽。
    2. (2)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徙》中虚构了高先生编写《字形音义辨》,这一创作灵感可能来自高先生曾自编辨析字形的歌诀。 B . 高先生讲课注意抑扬顿挫,在朗读时让学生体会文义,使其更容易接受文章所负载的情感思想。 C . 《徙》中引“大狗跳……小狗叫一叫”,体现了作者师从高先生学到的小说描述要使作者有具体印象。 D . 高先生当年对学生很严厉,尽管使部分学生从中受益,但仍受到曾经的学生刘子平的当面指责。
    3. (3) 文本一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通过文本二可知,文本一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35分)
  • 3.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文言文阅读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B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C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D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B . 鼓行,击鼓行军。鼓,传统打击乐器,古代被用于军队,或以指挥,或以助威。 C . 楚王,项梁起兵后所立的已亡楚国国王的后代。楚国曾是诸侯国,为秦所灭。 D . 壁,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指墙壁,即用土坯、砖石垒砌或用竹木做成的遮挡物。这里指军营、军营的围墙。
    3.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认为应该带领军队和赵军里应外合去攻打秦军,但是上将军宋义认为他在战场上作战比不上自己而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B . 宋义派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亲自送他到无盐,摆出盛大的酒筵,宴请宾客,而士卒们却受冻挨饥,宋义此举引起了项羽的不满。 C . 项羽在早晨朝见上将军宋义时,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并对将士们说,宋义和齐国共谋反楚,楚王暗中命他处死宋义。 D . 项羽率领军队渡河,把船只弄沉,把锅碗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干粮,向士卒表示要决死战斗,最终大败秦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②当时是,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今将军诛乱。”

    5. (5) 项羽有勇有谋表现在哪里? 请举例说明。
  • 4.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诗歌阅读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②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③《梁甫吟》: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提挈全篇,写繁花触目,令人黯然心伤,以哀景写哀情,抒写流离之感。 B . 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C . 尾联怀古中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寄托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情思。 D . 全诗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势雄壮,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 (2) 本诗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请结合诗的颔联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 ,”两句诗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
    2. (2) 《鸿门宴》中刘邦为不辞而别之事忐忑不安时,樊哙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20分)
  • 6.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三星堆有多少种“打开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古还能够揭示什么。考古发掘还没有给许多到目前为止悬而未决的谜题提出完整答案 , 同时又揭示出更多的未知话题。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创造了这些        的古代文明?以青钢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为代表的青铜文明是怎样铸造出来的?三星堆有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每一个谜题的揭示都需要考古人        地努力,而每一个答案也将给文创开发提供新的灵感。

        在此基础上,三星堆博物馆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博物馆之外,整个遗址区还有多种元素的集聚。恒温恒湿、        了多种科技手段的考古舱,在未来是否可以变身为考古实验室?现在的文物修复馆能否变成手工坊,让更多人体验修复文物的过程?这些设想都令人       

        未来的三星堆遗址从考古舱转变为兼具历史遗址保护和城市文化功能的园区,成为与城市共生、与公众共同成长的文化课堂。毕竟,考古遗址区和博物馆区从来都不是城市的孤岛,而是吸引更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客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灿烂辉煌   孜孜以求   会聚  企望 B . 金碧辉煌   孜孜不倦   会聚  期待 C . 灿烂辉煌   孜孜不倦   汇聚  期待 D . 金碧辉煌   孜孜以求   汇聚  企望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考古发掘还没有给许多到目前为止悬而未决的谜题提供完整答案 B . 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许多悬而未决的谜题提供完整答案 C . 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许多悬而未决的谜题提出完整答案 D . 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还没有给许多悬而未决的谜题提升完整答案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 Ⅱ

    在草地上惬意地丢飞盘,到郊区登山欣赏山花烂漫,在家跟着网络主播跳毽子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红”健身运动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健身运动项目门槛较低,更强调休闲性和体验感,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较为适宜,因此            

    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背后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让一些人的身体开始“亮红灯”。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将健身运动融入生活,

                

    新兴“网红”健身运动的推广普及,传播了更丰富的体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但这只是第一步,健身运动需要重复练习,强身健体需要持之以恒。健身运动潮流变动不居,容易分散人们参与健身运动的专注度,影响健身效果。尤其是一些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很多人“打卡”。但是,如果缺少专业的培训、专门的防护,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           。就健身运动产业而言,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积累,需要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如果因为健身运动潮流火爆一时而跟风参与,就很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产品和服务。

    1. (1) 下列句子中的“门槛”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门槛”,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那天我偶然走过菩提家的厨房,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姑娘,坐在门槛上。 B . 父亲鼓励我说,大公司门槛虽高,但待遇很好,我们还是要努力争取。 C . 每次去古玩市场,老王都要带上邻居老陈,因为他门槛精,不会上当。 D . 听说丈母娘为人刻薄,所以这个做女婿的,犹犹豫豫不敢登那个门槛。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满分60分)
  • 8. (2023高一下·贵池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看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