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甚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施行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
材料三:1949年前后,西藏地方的分裂势力在英、美、印等国的支持下,积极策划“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解放。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制度确立】
材料二: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出现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拨乱反正】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二:
【第三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打开开放的窗口】
材料一: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追逐开放的脚步】
材料二: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卷日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闲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设立上海浦东新区。
【走向开放的世界】
材料三: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