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平邑期末) 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 . 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 . 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 .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 . 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 2. (2024七下·崆峒期中) 经考古发掘,隋朝洛阳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史载,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足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以上材料说明隋朝时(    )
    A . 对外征战频繁 B . 洛阳盛产粮食 C . 社会经济发展 D . 横征暴敛无度
  • 3. (2023七下·海珠期中)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 .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 4. (2023七下·包河期中) 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图是一组唐朝时期的文物照片,这些文物的出现,较全面地反映唐朝时期(    )

    A . 尚武的风气盛行 B . 妇女地位提高 C .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艺术生活丰富
  • 5. (2023七下·包河期中)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唐诗题材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是(   )
    A . 忆昔开元全盛口,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C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 D .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王建)
  • 6. (2023七下·惠城期末) 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 . 农业发展的水平 B . 疆域范围的辽阔 C . 对外开放的气象 D . 社会矛盾的尖锐
  • 7. (2024七下·合肥期中)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指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八王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 8.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
    A . 春秋战国 B . 魏晋南北朝 C . 三国时期 D . 五代十国
  • 9.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   发展了商业经济 B .  调和了民族关系 C .  造就了文治局面 D .  活跃了市民生活
  • 10.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 民族文化的交融
  • 11. (2024七下·合肥期中) 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
    A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 .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 . 大力加强海外贸易
  • 12.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北宋时期,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官府允许商家“面街而市”,促使店铺数量骤增。政府这一举措(    )
    A . 使东京成为最大的城市 B . 使商业发展超过农业 C . 导致商业管理十分混乱 D . 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 13. (2023七下·包河期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词中,“靖康耻”是指(    )
    A . 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B . 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 . 北宋被迫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D . 金军攻破开封导致北宋灭亡
  • 14.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如表是元朝部分行省行政区划,据表可知,元朝此举目的在于(    )

    名称

    行政区划

    陕西行省

    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

    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浙行省

    从江南平原逶迤直至福建山地

    河南江北行省

    合淮水南北为一

    A . 壮大地方势力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促进民族融合 D . 提高行政效率
  • 15.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 北方财富增长 B . 中央集权加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城市生活繁荣
二、非选择题
  • 16. (2023七下·包河期中) 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大运河。

    判断:

    改正:

  • 17. (2023七下·包河期中)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18.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唐朝先后设置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判断:

    改正:

  • 19. (2023七下·包河期中) 玄奘第6次东渡日本方才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判断:
    改正:
  • 20. (2023七下·包河期中) 北宋时由新罗传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判断:

    改正:

  • 21. (2023七下·包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

    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阶段特征。
  • 22. (2023七下·包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救治。

    1. (1) 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使唐朝开创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2. (2) 材料二体现了宋太祖的什么治国理念?给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家治国理念的认识?
  • 23. (2023七下·包河期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其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经过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材料二: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进程(部分)。

    朝代

    内容

    北魏

    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

    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朝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2) 根据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