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欧美进入消费社会,随着电视媒体普及,日常生活中充满吸引眼球的美的视觉符号和影像。传统学最关注的是艺术审美,艺术作品是典型的审美对象。为了描述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的现象,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于1988年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理论概括。21世纪初,我国美学界、文艺理论研究界围绕此命题曾进行讨论。

    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再认识“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从艺术殿堂走向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和物质需求的超越,有利于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大特征。一是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二是人们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注重软创新,顺应“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趋势。“体验经济”的核心特质是企业通过商品和服务创造能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中,体验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提供物,让顾客满意包含使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愉悦体验的满足。“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势而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而“软创新”是相对于科学技术等“硬创新”提出的,既包含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也包含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的音乐、电影、时装、电于游戏等产业的创新。

    当前,要顺应体验经济的规律,着眼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通过软创新实现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双结合。不仅考虑客户需要什么功能,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整体设计注入审美价值,将功能好、技术新与艺术美、生态美等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超预期的休验。

    此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审美异化、审美层次浅表化等风险。要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工业生产制造的“平均美”隐藏着资本控制和意识形态渗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总之,要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培育审美思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与自身,将审美生存作为审美化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深化和超超。

    (摘编自吴婧、张文君《新时代,如何理解“日常生活审类化”》)

    材料二:

    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

    适逢新时代新征程,中华美学亟须再出发,面向当下现实,把握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

    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审美活动已超出文学艺术的范畴,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常态。

    一方面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逐步审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随着审美,普通人越来越自觉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适与惬意。这就要求美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学艺术领域,而要去探讨日常生活的审美问题。要研究怎样把人类创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引进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引导大众的积极审美趣味,相应地,也应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心态问题。

    审美变得日常,并不意味着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减弱。实际上,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人们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文学艺术进一步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相互推动、促进,这才是良性循环。美学就是要通过研究艺术审美和生活审美的互动关系,促进这种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美学自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学研究当下的审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带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通过审美进行价值引领,是中华美

    学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胡经之《中华美学助力创造美好生活》)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审类需求"指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 B . “体验经济”的“体验”指顾客从商品和服务中得到使用和精神的满足。 C . “软创新”指相对科学技术等“硬创新”而言的多与审美相关的创新方式。 D . “平均美”在文中指全球化背景下引导跨民族审美趋同的生产成果。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城进人日常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B . 要做到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又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C .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必然结果。 D . 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有利于人们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
    3. (3) 下列选项的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彰显“生活美学”的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当中兴起,多地都掀起了一股消费新风潮。 B . 近年来,体现“国潮”元素的爆款不断涌现,涉及服装、家具、文创等多个生活领城。 C . 河南卫视近期不断打造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进而在地方电视台中的影响力大增。 D . 各地艺术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让到艺术馆看展逐渐成为市民休闲风尚。
    4. (4) “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普遍追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

      以分析。

    5. (5) 中华美学如何助力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II

    悲怆的狼歌

    姜戎

    晚饭后,包顺贵从毕利格家来到陈阵的蒙古包。他发给了陈阵和杨克一个可装六节电池的大号电筒,以往这是马倌才有资格用的武器和工具。包顺贵特别交待了任务:如果狼群攻到羊群旁边,就开大手电,不准点爆竹,让你们家的狗缠住狼。我已经通知你们附近几家,一见到灯亮,大伙都得带狗过来围狼。

    包顺贵笑着说:想不到你们养条小狼,还有这么大的好处。要是这次能引来母狼和狼群,再杀它个七八条狼就算胜利。这回大狼可得上当啦,你们俩得小心点。不过嘛你们也得准备铁棒铁锹,以防万一。

    这场草原上前所未有的以狼诱狼战,虽然后果难以预料,但已给枯燥的放牧生活增添了许多刺激。有几个特别恨狼,好久不上门的年轻马倌羊倌,也跑来问情况和熟悉环境地形,他们对这种从来没玩过的猎法很感兴趣。一个羊倌说,母狼最护崽子,它们知道狼崽在这儿一定会来抢的,最好每夜都来几条母狼,这样就能夜夜打到狼了。一个马倌说,狼吃了一次亏,再不会吃第二回。另一个羊倌说,要是来一大群硬冲怎么办?马倌说,狼再多也没有狗多,实在不行那就人狗一块上,打灯乱喊开枪放炮呗。

    人们都走了以后,陈阵和杨克心事重重地坐在离小狼不远的毡子上,两人都深感内疚。杨克说:如果这次诱杀母狼成功,这招实在是太损了。掏了人家的全窝崽子还不够,还想利用狼的母爱,把母狼也杀了。以后咱俩真得后悔一辈子。

    上半夜,毕利格老人又来了一趟。老人坐在两人旁边,默默抽旱烟,抽了两烟袋锅以后,老人像是安慰他的两个学生,又像是安慰自己,低声说道:过些日子蚊子一上来,马群还要遭大难,不杀些狼,今年的马驹子就剩不下多少了,腾格里也会看不过去的。

    杨克问:阿爸,依您看,今晚母狼会不会来?

    老人说:难说啊,用人养的小狼来引母狼,我活了这把年纪,还从来没使过这种损招,连听都没听说过。包主任非叫大伙利用小狼来打一次围,马驹死了那么多,不让包主任和几个马倌杀杀狼消消气,能成吗?

    老人走了。盆地草场静悄悄,只有羊群咯吱吱的反刍声,偶尔也能听到大羊甩耳朵轰蚊子的扑噜噜的声音。

    午夜刚过,狼嗥准时响起。狼群又发动声音疲劳战,三面山坡,嗥声一片。全队的狗群立即狂吠反击,巨大的声浪扑向狼群。狼嗥突然停止,但是狗叫声一停,狼嗥又起。几个回合过去,已经吼过一夜的狗群,认为狼在虚张声势,便开始节约自己的声音弹药,音量减弱,次数减少。

    陈阵惊醒。狼圈里铁链声哗哗作响,小狼早已急得围着狼圈团团转。陈阵的嘴唇有些发抖,悄声说道:狼群的主力是冲着咱们的小狼来了,狼的记性真没得说。杨克手握大电

    筒,也有些害怕。他摸了摸书包里的大爆竹说:要是狼群集体硬冲,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你打手电报警,我就往狼群里扔“手榴弹”。

    侧耳细听,此夜的狼嗥声与前一夜的声音明显不同。前一夜的嗥声比较单一,只是骚扰威胁声。而此夜的狼嗥声却变化多端,高一声低一声,其中似乎有询问、有试探,甚至有母狼急切呼儿唤女的意思。陈阵听得全身发冷。

    草原上,母狼爱崽护崽的故事流传极广:为了教狼崽捕猎,母狼经常冒险活抓羊羔;为了守护洞中的狼崽,不惜与猎人拼命;为了狼崽的安全,常常一夜一夜地叼着狼崽转移洞穴;为了喂饱小狼,常常把自己吃得几乎撑破肚子,再把肚中的食物全部吐给小狼;为

    了狼群家族共同的利益,那些失去整窝小崽的母狼,会用自己的奶去喂养它姐妹或表姐妹的孩子。

    而此刻,在春天里失去狼崽的母狼们,全都悲悲切切、怀有一线希望地跑来认子了。它们明明知道这里是额仑草原上营盘最集中、人狗枪最密集的危险之地,但是母狼们还是冒险逼近了。陈阵在这一刹那,真想解开小狼的皮项圈,让小狼与它那么多的妈妈们,母子团聚。然而,他不敢放,他担心只要小狼一冲出营盘的势力范围,自家或邻家的大狗,马上就会将它当做野狼,一拥而上把它撕碎。他也不敢把小狼带到远处黑暗中放生,那样,他自己就陷入了疯狂的母狼群中……

    小狼似乎对与昨夜不同的声音异常敏感,它对三面六方的呼唤声,有些不知所措。它显然听不懂那些奇奇怪怪、变化复杂的嗥声,更不知道应当如何回应。狼群一直得不到小狼的回音,嗥声渐少。它们可能也不明白昨夜听到的千真万确的小狼嗥声,为什么不再出现了。

    就在这时,小狼坐稳了身子,面朝西北开始发声。它低下头,“呜呜呜”地发出狼嗥的第一关键音,然后憋足气,慢慢抬头,“呜”音终于转换到“欧”音上来。“呜呜呜……欧……欧……”,小狼终于磕磕绊绊完成了一句不太标准的狼嗥声。

    三面狼嗥戛然而止。

    小狼等了一会,不见回音,就自顾自进一步开始发挥。它低头憋气,抬头吐出一长声。这次小狼终于完全恢复到昨夜的最高水平:“呜……欧……”,欧声悠长,带着奶声奶气的童音,像长箫、像薄簧、像小钟、像短牛角号,尾音不断,余波绵长。小狼对自己的这声长嗥极为满意,它不等狼群回音,竟一个长嗥接着一个长嗥,过起瘾来了。由于心急,嗥声的尾音稍稍变短。它的头越抬越高,直到鼻头指向腾格里。小狼的音质极嫩、极润、极纯,如婴如童,婉转清脆。在悠扬中它还自作主张地胡乱变调,即兴加了许多颤音和拐弯。

    两人听得如痴如醉。杨克连连点头说:像!越听越像。那么多的蒙古民歌,几乎没有一首歌,不带长长的颤音和拐弯拖音的。可惜没有录音机,要是能把狼嗥狼歌和蒙古民歌,都录下来再作比较,那就一定能找出两者的关系来。陈阵说:苍凉悠长,像草原一样辽阔,可没人知道蒙古歌的源头原来是狼。

    (节选自《狼图腾》)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草原上前所未有的“以狼诱狼战”,会给马倌羊倌们枯燥的放牧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因此赢得了草原人的拥护和支持。 B . 老人像是安慰他的两个学生,又像是安慰自己,低声说道……,这些细节表现了老人不忍杀狼又无法回避的矛盾心情。 C . 文末“两人听得如痴如醉”,甚至在狼歌中听出了蒙古民歌的苍凉悠长,这种狼性孕育了草原文化,隐含作者礼赞之情。 D . 文章穿插草原上母狼爱崽护崽的故事,突出了狼群感人肺腑的亲情,丰富了情感主题,也在情节上起到舒缓延迟的效果。
    2. (2) 关于文中“群狼和小狼对嗥”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通过对小狼和狼群嗥叫的细致描摹,写出了狼嗥声中丰厚的人性意味。 B . 狼群对嗥,看似几句简要对答,但作者描摹场景十分鲜明,让读者身临其境。 C . 小狼不见回音,就在狼群嗥叫声的启发下进一步发挥,从而学会了真正的狼嗥。 D . 文章细写小狼长期圈养后第一声长嗥的诞生,表现了它自由天性的保存和回归。
    3. (3) 小说中知青陈阵和杨克对狼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 (4) 自古以来,狼一直扮演着一个凶恶狡诈的角色,如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字往往诠释坏的含义,本文却塑造了不同以往的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脚曰:“人欲自照 , 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 , 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场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子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谅》)

    材料二:

    田表圣奏议叙

    苏   轼

    故谏议大夫、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鸣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 , 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谊之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也。

    谊虽不遇而共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 . 谊虽不遇而共/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 B . 谊虽不遇/而共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 C . 谊虽不遇而共/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 D . 谊虽不遇/而共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 B . 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 C . 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的“治”含义不同。 D . 是,指这、这样。“是”与《答司马谏议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中“是”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先概写太宗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言”为主的短章。 B . 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讳的进谏。 C . 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 D . 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议得以发挥作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②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

    5. (5) 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闸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

  • 4. 古代诗歌阅读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风筝

    [《红楼梦》]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纸鸢就是风筝。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抓住风筝依仗细线牵动的特点来进行体物肖形。 B . 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清明”这一意象,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 C . “如此”指春风可以让风筝高飞,平实的语言里充满写作机趣,启发读者深深思考。 D . “游丝”本指飘荡在空中的飞丝,这里指拉住风筝的线,用来暗示探春远嫁的命运。
    2. (2) 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鸢》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答司马谏议书》中,“                      ”是盘庚的行事准则及原因,也是王安石刚决精神的体现。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又用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这两句话是“                                                    ”。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我喜爱花草,尤喜野菊花。野菊花不仅花色清雅,而且具有其他花所没有的品格。

    野菊花,卓尔不群、孤傲独立。“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这便是野菊花的真实写照。在任何情况下,野菊花不会           ,不会凑热闹,不会做俗世之举。在初春,你看不到它的影子;在百花盛开的时候,你看不到它与百花争奇斗艳的样子;在姹紫嫣红的夏季,你看不到它弧傲独立的情形;从初秋到中秋,你还是看不到它与普通秋花争宠。时至深秋,野菊花才开始显山露水,向世人展露它那朴素而翠绿的枝叶,饱满的花蕾;至于初冬,寒霜降临,它才款款而来,      地向世人展露出它的尊容,它的美艳,它的孤傲。

    有人讥笑野菊花傻,说它在    的时候不开放,而在寒霜满地的时候才开。野菊花则认为只有在寒冷的环境中盛开,才能入药,才能为病人提供最“有效服务”,所以它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坚定不移地在寒冷的环境中绽放。野菊花不与群芳争荣,不与群芳斗艳,这便是它独特的个性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说明。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使用计算机时,人们常靠键盘、鼠标、手写板或语音输入命令来实现人机沟通。除了这些,     ,无须鼠标和光标,也无须再有第二个动作,只要手指一触就是命令。这一神奇的简化,使这一技术具有强大的魔力,这就是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有4种方式,即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        , 触摸屏都需要包含传感器、触摸检测和触摸控制器。触摸屏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同时也是触摸检测器。

    当你的手指在触摸屏上一点,触摸控制器就会将收集的被触摸屏检测出来的触摸点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并据此判断出触点的意义。这个命令被解读后,信息立即被送入主机,主机按照传入的信息执行命令。触摸屏不仅易于使用,       , 节省了空间,还坚固耐用,因而成为显示技术的领航者。

        虽然触摸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成了继键盘、鼠标、手写板、语音输入之后最被普通百姓所易接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2007年iPhone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摸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短短几年,触摸屏走向世界,走入人类生活,成为手机和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设备。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群:家族群、同学群、旅游群、创业群…何为“群”?人们既说“人以群分”,也说“群而不党”;既说“群星璀璨”,也说“群魔乱舞”;既说“卓然超群”,也说“害群之马”。

    “群”既是同类,构成集体;也是亲朋,传递温情。“群”既有“众多”之数,也有“聚合”之力。梁启超《新史学》有言:“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