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记...

更新时间:2023-06-15 浏览次数:95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七下·林芝期末) 阅读《远方寄来的干花》完成下面各题。

    远方寄来的干花

    ①单位里新来了一批清洁工,其中有一个是从四川来的中年妇女,手脚麻利,做事认真,每次都会把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还会从外面采摘几朵小花,放在我们走廊里,或利用一些废品,做成一些好玩的装饰物挂起来,办公楼里总是有一种明亮的感觉。

    ②慢慢地和她熟悉了,她姓李,来自四川农村,有两个孩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通过一个远房亲戚介绍到这里打工。我亲切地称呼她李姐。

    ③有一天,一大早,李姐突然找到我,面色苍白,一看就知道没有休息好。她在我面前吞吞吐吐的,很着急的样子。我猜测她可能有难处了,便让她有话直说,不要把我当外人。李姐告诉我,她在家乡的小女儿得了心脏病,要动手术,得需要近十万元,家里卖了所有能卖的,到处借钱,还差二万多,实在没有任何办法了……说到这里,李姐低下头,我看到她的泪水不断地涌出。

    ④看着李姐乞求的眼神,我没有多想,从抽屉里拿出刚取的一万元钱,这是我准备交保险的钱,先借给李姐用吧,因为她现在更需要这笔钱。看到手里的钱,李姐突然给我跪下,呜咽着说:“等我们攒够了钱,一定会还的。”我连忙扶起李姐,告诉她,赶快把钱凑齐,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⑤我借给李姐钱的第二天,李姐便消失了,没有给单位打任何招呼。同事们纷纷议论,有的说我让李姐骗了,不应该借给她钱。面对这些闲言,我只是笑笑,如果李姐没有说谎,就算这一万元,让她骗了,还是值得的,孩子的命更值钱。

    ⑥这件事,我慢慢忘了。一年后,我收到了一张来自四川的汇款单,金额是一万元,我看了一下附言:“感谢恩人,借款还上。”是李姐的名字。看着手里的汇款单,我心里突然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上面没有留电话,我无法联系到李姐,我想她的孩子一定康复了。

    ⑦收到汇款的第二天,我又收到了李姐寄来的一封信,她说当时急着给孩子治病,走得匆忙,没有给大家告别,向我们表示道歉。信里夹了一朵非常美丽的干花,并附有她女儿写的一页信,字迹虽然稚嫩,但写得很工整,女孩儿说,花儿是她从山上采的,感谢未曾谋面的这些叔叔阿姨,她现在已经出院,恢复了健康。

    ⑧看着孩子的信,我又想起了李姐,那来自远方的美丽的干花,慢慢在眼前绽放。

    1. (1) 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李姐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看到手里的钱,李姐突然给我跪下,呜咽着说:“等我们攒够了钱,一定会还的。”

    4. (4) 选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 2. (2022七下·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棉花开处生乡愁

    邓荣河

    ①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②每年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③其实,在娘亲的眼里,我和年幼的弟弟也是两粒寄托着太多希望的种子,我们和棉花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

    ④种植棉花费工费时,棉田的打药、除草由父亲完成,而平日里拾掇棉田的所有零杂活儿,几乎全由娘亲承包了。从棉花刚刚挺起腰身,娘亲便开始整日劳作在田地里,娘亲用娴熟的双手给棉花整枝、打叉、掐顶,娘亲的棉田里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碧绿一片。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靠着这副瘦弱身躯的不停劳作,才拥有了成片成片的希望。

    ⑤在娘亲的精心呵护下,我和弟弟也茁壮地成长。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了棉花这一美丽而又坚实的后盾。丰收的棉花,成为我们穿衣、吃饭、读书的全部依仗。

    ⑥在焦急得不能再焦急的期盼中,雪白雪白的棉花盛开了。于是,拣拾棉花成为娘亲最劳累也最幸福的农活儿。棉花盛开时节,娘亲几乎从早到晚一直在棉田里拣拾,中午只在田间地头啃几口干粮充饥。每每放学归来,我和弟弟也总会拿着个小书包紧跟在娘亲身后。虽然我们拣拾的动作不那么专业,甚至有点笨拙,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我和弟弟第一次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土地进行零距离的亲近。

    ⑦伴随着冬天的临近,责任田里的棉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空棵。此时的娘亲,仍难得半日空闲。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洁白洁白的棉花絮,在娘亲的指间一缕缕抽长,补丁摞补丁的日子,竟也织成了一团团的诗行。我和弟弟则在满是阳光气息的棉被里,由这个梦乡,进入那个梦乡,娘亲家纺的粗布褂子,成为我和弟弟人前人后最值得骄傲的依仗。

    ⑧如今,年过七旬的娘亲已不再到田间劳作。看着眼前白花花的棉田,不禁想到娘亲:勤劳一生,到老白头,不正像家乡土地上那雪白雪白的棉花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期,有删改)

    1. (1) 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 (2) “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这一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情景,抒发了的赞美之情。
    3. (3) 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 , 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

    4. (4) 本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有何作用?
    5. (5)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材料中“桃树”和本文中“棉花”的共同作用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节选) 

  • 3. (2021七下·宿迁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犯错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

    ②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

    ③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

    ④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

    ⑤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事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

    ⑥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⑦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⑧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⑨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⑩女儿伦敦求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先生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⑪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⑫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⑬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⑭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⑮“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

    ⑯“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

    ⑰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

    ⑱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⑲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

    ⑳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女儿,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

    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㉒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㉓此刻,在这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㉔原谅别人便是放过自己。

    1. (1) 根据原文,请将故事情节和“我”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

      ②女儿原谅、安抚女侍,“我”怒气未发,内心辛苦。

    2. (2) 第⑩—㉑段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其作用。
    3. (3)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从修辞的角度)

      ②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从细节描写的角度)

    4.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犯错”的意蕴?
  • 4. (2021七下·凤山月考) 阅读《母亲的栀子花》,完成以下问题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那一夜电闪雷鸣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端午节

      欢乐、难忘

    2. (2)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3. (3)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4. (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 (5) 结合原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 5. (2021七下·仙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各 题。

    浓浓麦香情

        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村子还睡着。

        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 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 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

        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 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

        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 轻轻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B .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C . 小说与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D . 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 直到天黑透才结束, 写出父母亲的老态。
    2. (2) 请简要概括 “父亲”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 (3) 作者写母亲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4. (4)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 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赏析句子)

      答: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 突出

      ②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赏析加点词)

      答:“舞蹈”生动形象的写出,突出父亲

    5. (5) 请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的含义 。(写出两点即可)
  • 6. (2020七下·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战。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荫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 (1) 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写母亲的两件事。

    2. (2) 母亲所做的两件事,分别对“我”有何影响?

    3. (3)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出的话,为什么竟被“我”称为诗?
    4. (4) 第⑦段画线句属于描写,作用是
    5. (5) 本文在结构上颜有特色,请你作简要分析。
  • 7. (2021七下·东台月考) 读下文,完成下题。

    《他在岁月前认了输》

    丁立梅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阳光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③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④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的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⑤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⑥“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碴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⑦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⑧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⑨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⑩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⑪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⑫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1. (1) 联系第③段语境,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

      言不由衷: 

    2. (2) 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 (3) 阅读⑧-⑫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
    4. (4) 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5. (5) 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链接】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了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李森祥《台阶》

  • 8. (2021七下·铁岭月考) 现代文阅读

    滴水之恩

    ①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②为了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我来到这个金黄菜花亦开亦败的陌生乡间。当我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再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早已错过了返程的班车。想起明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30里的归途。

    ③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已在天边耀眼地勾勒……

    ④我边走边期盼着能搭上顺路的车。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然而司机丝毫不理会我极力挥舞的手臂,绝尘而去。

    ⑤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⑥终于,一辆小拖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烟尘未散,我已冲到了驾驶室的窗下。看到司机的一瞬间,我便认出了他……

    ⑦几个月前,我来到马山小镇见习,看见他颓废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衣衫不整,须发蓬乱,无神地半合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给自己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又渴又饿,于是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都未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地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⑧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他。我焦灼地问:“去马山吗?”他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连声道谢,赶紧爬进了驾驶室。

    ⑨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你是马山人?”他问。我摇摇头:“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⑩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没脸回家,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谢她。”我试探道:“就因为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⑪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不知怎样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⑫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⑬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啊。”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徐徐吐出。我用力地点点头。

    ⑭“马山到了!”他刹住车。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儿。他笑了笑,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⑮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的滴水之恩,在后来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别人的涌泉相报,举手之劳,换来的是爱心的传递。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大雨即将来临时

      “我”上车后

      告别时

      情节

      “我”不得不步行返校

      “我”听小拖车司机讲述马山人帮助他的故事。

    2. (2)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⑦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第⑭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5. (5) 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选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感、热心、善解人意的人。 B . 卡车司机的做法更加衬托出小拖车司机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 C . 选文第⑪段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小拖车司机对“我”的感激之情。 D . “我”之所以没有告诉小拖车司机“我”就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只是因为“我”不想损伤他的尊严。
  • 9. (2020七下·莲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花开

    刘 禹

        ①老屋终于要在春日被拆除并和院子一起被“打包”迁出,一切皆安顿停当,唯有那棵缀满花蕾的丁香树,让我这个年已五旬的中年人颇费思量。因为那是母亲生前最为偏爱的“物件”,绝对不能让它与老屋一同灭失。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起出,迁移至小城里我家那处平房的院落中。

        ②老屋院落虽小,但树木繁多,有泡桐树、梨树、苦楝树,还有两棵小叶杨。三年前,年迈的母亲赶集买来一棵树苗,说是丁香,父亲唠叨说院子里没有栽树的空间了。母亲含笑不语。转天清早天刚蒙蒙亮,我突然瞥见窗前有棵树在“游走”,好奇之余探窗而望,只见瘦小的母亲正低着头、弓着腰、扛着树,向门口慢慢挪动。我追出门去,母亲见到我后,堆满皱纹的脸上显出略尴尬的神情。我明白了,她是怕大家反对,趁一家人睡着,偷偷把一棵小叶杨树挖出来好给丁香腾地方……丁香树栽下后,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很快发芽长叶,茁壮生长起来。然而没等到丁香花开,母亲在转年夏初突发重症,匆匆走了。

        ③这次给丁香树搬迁,犯了移栽树木的大忌,理应将树叶大量修剪,但我怜惜这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未舍得剪枝,希望它能正常开花。此后不久,树遂人愿,一个个小拳头似的花蕾次第张开,像织锦,像绣球,一朵一朵地堆积成国因粉色,淡淡的幽香引来蜂飞蝶舞。每当下班回家,远观近瞧,思绪联翩,虽然母亲不在了,但她老人家培育的树经过这次迁移,竟然长势这么好,花开得这么旺。

        ④然而花谢后的这棵丁香却打蔫了:树叶半卷着,树枝耷拉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即使给它猛灌了好几次水,也不见起色。我想雨季来临可能就好了,但直至秋风吹来,叶片依旧没见舒展,更是没发一条新枝,看起来只有“蓄芳待来年”了。

        ⑤来年春天,蕙兰并茂,桃李争芳。再看这棵丁香,只长叶不出花蕾,而且叶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发育,总像睡不醒的样子。再过一年,稍有好转,树的下半部长出一圈新枝,枝头开了几朵小花,算是应景吧,与其他花木竞相开放的态势是无法比拟的。难道那棵树总是走不出失去旧主的悲伤吗?

        ⑥随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它终于走出来了。历经几载的努力,它变得树身挺拔,树皮泛青,树枝粗壮,树叶油绿。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经过自身调节并经我细心修剪,树形从上至下形成三层,层层有花,犹如一枚蘸满冰糖渣的糖葫芦。

        ⑦消磨历尽春光里,又见丁香花儿开。植物不会说话,却展现了一种精神,如果把它的移栽比喻成一个在危难中怀胎的母亲,那是宁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的,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献出生命也心甘情愿。试想,如果树上不带花蕾,那次移栽它就有可能死去。

    ⑧丁香这几年的境遇,似乎契合了母亲生命中的一些轨迹,那就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坎坷,老人家总是坚忍不拔地抗压前行。多少个夜晚,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几个儿女做鞋缝衣。年老了,她依然要为家庭操持,七十多岁时,还不顾高龄趸来冰糕,摆摊叫卖以补贴家用。近些年我家的生活逐渐好了,如芝麻开花,如丁香吐蕊,但屈指算算,母亲又赶上了多少年呢。

        ⑨望着丁香,我想到俄罗斯民间有个说法: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就看他能否在紫丁香丛中找到五个瓣的花朵。我试着寻觅,还真找到了几朵五瓣丁香花,幸福感随之而生。而马上又想,幸福还需这样找吗,幸福早已在自家身上了。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⑩夜里,我又做梦了,梦见母亲含笑坐于丁香树下,布满皱纹的脸与娇柔粉嫩的花反差那么大,却又那么和谐地互相包容。

    (选自《春城晚报》2020年3月13日第A 14版,有改动)

    1. (1) 请以年为节点,概括丁香树在移栽到“我”家平房院落后的生长历程。
    2.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

    4. (4) 谈谈你对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5.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题《丁香花开》的理解。
  • 10. (2020七下·南平期末) 阅读《第十一筐青菜》,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负责疫情防控的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着,他们的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村干部笑着对我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

        ③正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⑤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⑥“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⑦“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⑧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⑨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⑩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⑪原来,他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⑫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留了一张字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⑬“女儿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⑭“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字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自己就是附近的老菜农,并报了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⑮“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的说。

        ⑯“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⑰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⑱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满怀敬意,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村干部对“我”说的话,体现了群众对干部的过分依赖,间接批评了群众。 B . 第⑪段运用插叙,交代老人女儿的身份以及每天送菜的原因,使情节完整、清晰。 C . 文章的高潮是“我”得知“老菜农”为了支持抗疫向医院赠送十一筐青菜的真相。 D . 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来体现社会和时代精神。
    2. (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从描写角度赏析)

    3. (3) 文中老人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 11. (2020七下·九龙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

    罗捷媚

        ①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②“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③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颜色却很纯正。阳光透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④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

        ⑤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的野菊花,它们黄得纯粹,黄得灿烂。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吐露着芬芳。

        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⑦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笑归笑,手脚却都不停下来,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十来斤。尽管晒干的野菊花只卖五分钱一斤,可是一个秋天下来,也能为家里挣到几块钱。几块钱拿到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⑧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再见过野菊花。眼前的野菊花,和儿时家乡的野菊花一模一样,花朵虽小,却清香四溢,“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给这个寒秋平添了几多的温暖和妩媚。

        ⑨长期以来我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小时候,我们虽饱受贫穷和饥饿的困扰,却能乐观向上,快乐地生活,如野菊一样独立寒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相反却为给家里挣回几块钱而感到无比自豪。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这究竟是怎么了?

        ⑩如今,在这都市的一角,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长了起来,它虽远不如紫荷那般耀眼繁盛,却像一位老朋友,在时隔四十年之后与我重逢,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惑不觉间消逝了。野菊花绽放出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

        (有删改)

    1. (1) 结合全文内容,把作者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

      ——回忆儿时家乡的野菊花的欢快——②

    2. (2) 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

    3. (3) 本文题目是“都市里的野菊花”,文中却写了儿时乡下的野菊花,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 (4) 结合全文,说说对文末“野菊花绽放出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 12. (2020七下·高新期末)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卖馄饨的夫妻(有删改)

        ①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②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只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十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开始配料:先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切得整齐的姜丝,拳头大的一片西红柿,洒上一小撮细盐、味精,撮上十几粒小葱碎,最后淋上几滴芝麻油。把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③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④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

        ⑤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家里和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⑥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以及附近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⑦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

        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一只也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⑧男人总是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大约上午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只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⑨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

        ⑩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⑪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⑫但是不久后的一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⑬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⑭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⑮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听母亲说,他们还在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摊车变成了小食铺。

        ⑯我带着孩子赶去时,看到那对夫妻正走出来,女人关了灯,男人把一把锁挂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⑰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1)。“

        ⑱女人笑嘻嘻地说:“(2)“

        ⑲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1. (1) 请在第⑰⑱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 (2)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我*和这对夫妻结缘的经过。请按要求完成概括。

      ③婚后第一个春节,“我”意外遇见他们在车祸后再次出来摆摊。

    3. (3) 小说第③⑦③段画线句都描写了女人把馄饨端给客人的画面,除了表现她的贤惠亲切外,对于人物特点的刻画又各有侧重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予以分析。

      第③段画线句表现她

      第⑦段画线句表现她

      第⑬段画线句表现她

    4. (4) 第⑪段在全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 13. (2020七下·翠屏期末) 文学性作品阅读

    心里一直藏着姐姐的笑

    娄惠静

    ①今年清明,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没有去看“姐姐”。云上扫墓时,从手机屏幕里看到,她长眠的地方,两棵冬青树长得葱茏滴翠,恐怕两只手合起来都抱不住它们的腰了。

    ②很小的时候,姐姐就喜欢花啊草的,父亲种在紫砂盆里的石榴和月季,她隔三差五拉着我为它们浇水除虫。十八年前,弥留之际,她强打着精神,说什么都不想了,就在那地方种两棵树吧,说时脸上漾出一丝无奈的笑意,我至今难忘。那天,是我扶着这两株小冬青,让家人一锹泥一捧泪培上土的。培土之前,我特意把她最喜欢的一双布鞋放在坑里,喃喃地说:“姐,一路走好。”

    ③那年,当我帮她从医院拿到诊断报告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回家后,不敢和她对视,绕着圈子找话跟她说。其实,她从我的“反常表现”就知道了结果,但为了让我放松心情,不时说着我俩小时候的糗事。我心疼至极,禁不住流出了眼泪。她拉着我的手,许久才挤出一句话:“别让爸妈知道……”话才出口,她已稀里哗啦哭出声来

    ④她住院治疗的那阵,我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天去看她,除了带鲜花,也常常给她做营养餐,让她增加免疫力。每次,她绽开笑脸,把花贴着鼻尖嗅个够,才示意我插到花瓶里。化疗放疗让她恶心呕吐不止,可当着我的面,她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把碗底残存的汤汁喝干净,笑着说:“好吃”。看到我一脸心疼的样子,姐姐说:“这些营养进去,病慢慢就会好的”,她一直说要看着儿子结婚成家,为父母尽孝养老。说这话时,眼里的期盼神情,总让我动容。

    ⑤有一天,见她烦躁不安,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哼首《喀秋莎》给你听吧。见她点头,我于是凑近她耳边,轻轻地哼起了她熟悉的旋律,哼到一半,她已经睡着了,脸上露着满足的笑,眼角吊着半滴晶莹的泪珠……

    ⑥长我两岁的姐姐,从小喜欢读书。课余时间,我跟着她读文学作品。开始时,我把书抢来先读,但我一知半解,读不下去就不想读了。她发现后,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听,到关键处,故意卖关子:“欲知下回分解,请自己去读”。我胃口被吊足了,只好捧起书来自己翻,居然越读越有味道。以后再借到新书,我就学乖让她先读了。我们相互探讨书里面的故事,嘲笑葛朗台的吝啬,同情祥林嫂的遭遇,敬佩林道静的革命理想,也为林黛玉的香消玉殒而惋惜,还时常因书中的某一句话争得面红耳赤。我在姐姐的影响下,爱上了阅读,至今乐此不疲。

    ⑦姐姐心灵手巧,十几岁就学会了编织毛衣缝纫衣服、刺绣枕套,样样都拿得起。我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就穿着她为我缝制的藏青色阔条灯芯绒两用衫去厂里报的到。时尚的尖角领点衬着高挑的身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头率算蛮高的。永远记得,她完工后让我试穿,围着我左一圈右一圈转着看时露出的那张灿烂笑脸。

    ⑧十八年来,我心里始终藏着姐姐的笑,特别是夜深人静思念她的时候。她的笑,犹如一盏灯,把我的心照得又暖又亮……

    (选自2020年5月11日《新民晚报》)

    1.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姐姐在弥留之际要求种下两棵冬青树,是受到父亲喜爱花草的影响,表达姐姐对花草始终不渝的喜爱。 B . 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姐姐漾出一丝无奈笑意 原因有:姐姐无法摆脱的死亡结局、她对人生的无限眷恋、种冬青树寄托的念想…… C . 第③段划线句表明姐姐平时特别畏惧父母,现在得了重症也不敢让父母知道。 D . 第⑥段划线句说明姐妹俩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闹矛盾,关系很不和谐。
    2. (2) 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标题既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抒发了“我”对姐姐深沉的怀念之情,奠定了全文怀念的抒情基调。 B . 文章采用倒叙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了“我”对姐姐的怀念,引出下文。 C .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事,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文章的心理描写与抒情更加细腻感人,更好地表现了姐妹深情。 D . 两棵冬青树既是姐姐的象征,又寄托了“我”对姐姐的怀念,同时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3. (3) 第④段划线句子“每次,她绽开笑脸,把花贴着鼻尖嗅个够,才示意我插到花瓶里”,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多余?为什么?
    4. (4)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姐姐的形象。
  • 14. (2020七下·稷山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    a    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    b    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 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虽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 “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⑩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⑪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拐向了那条有坑的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旁,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⑫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____C___ 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⑬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⑭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⑮ “我是——”他试探地说。

        ⑯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⑰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⑱“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⑲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了。

    1. (1) 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 a、b、c 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涨红着脸 ②瓮声瓮气 ③梗着脖子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2. (2) 第⑩段划线句“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叮”字写出了主人的心理。
    3. (3) 第⑨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4. (4) 下面对小说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部分即描写主人公自责苦恼的情状,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 . 第⑥段写妻子“像一个义正辞严的法官”,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威严和正义。 C . 第⑮段中的破折号可以看出他迟疑、犹豫的心理。 D . 题目《坑》一语双关,既指路上的坑,也指主人公起初逃避责任时人性上的“坑”。
    5. (5) 在文章最后一段空白处,补写景物描写的句子,使之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 15. (2020七下·安阳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包利民

    ①那是一个东风涌动的春日周末,我们去语文老师家玩儿、语文老师姓于,很热情,我们都喜欢她的课。休假时,她经常邀我们去她家里,或者聊天说笑,或者给我们讲讲名著和古诗词。

    ②那个院子里,洒落的阳光被风吹拂得四散飞扬,一棵很小的樱桃树正升花,十几个初中生,一个年轻的老师,低矮的院墙围不住满溢的欢声笑语,一阵长长的风从樱桃树梢上掠过,于老师忽然问我们:“你们知道风的美丽吗?”

    ③我们全都怔住,然后有反应快的同学看着满树的花朵说:“风吹升了花儿,所以美丽。”我们都受了启发,有个喜欢《红楼梦》的女生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能让柳絮漫天飞舞,所以是美丽的。”一时之间,大家思如泉涌,去想象那些风带来的美好,于是风花雪月不绝于耳。

    ④于老师微笑着倾听,待我们说得差不多时,她才说:“我们总说一阵风,可不可以换个量词?你们试一下。”

    ⑤这个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便抢着说一场风,一缕风,一夜风,一片风,等等,把眼前能说的说得差不多了,那个喜欢《红楼梦》的女生说:“一剪风,王安石有句诗,剪剪轻风阵阵寒。”一个男生说:“一江风”于是便又七嘴八舌:一船风,一屋风,一帆风,一树风,等等。甚至有人说一朵风,初听不合情理,细品之下,却觉得诗意盎然。一个一直沉默的小女生法怯地说:“一滴风。”

    ⑥一朵风尚可理解,一滴风却是怎么回事?于老师也问“一滴风,很特别,你能说说吗?”小女生红着脸说:“有时候站在风中,就前得好像有一滴进到了眼睛里,就会淌眼泪。”我们想象了一下那个情景,觉得很贴切,也很传神。老师表扬她,她低着头浅浅地笑。

    ⑦于老师接着说:“风是无形无色的,可我们却都知道它的存在。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最美好的想象来说一下是怎么知道风的到来呢﹖比如说,看到满树的叶子在动,知道风来了!”

    ⑧这个似乎容易一些,可是要用美好的想象来说,就有些难了。满天的飞花飞絮,翻飞的裙裾,律动的旗帜,飘扬的长发,河面上漾起的波纹,白云下浮着的风筝……我们把那些在风中美好着的,都一一翻寻出来,然后就都陷入了沉默。喜欢《红楼梦》的女生忽然站起来,声情并茂,就像在朗诵:“寂静的夜里,我听见窗外的树林里响起沙沙的声音,就知道,风的脚步正在走过来!”

    ⑨她的描绘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便又都活跃起来。

    ⑩于老师满脸的笑意,看着和课堂上状态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听着大家的描述,我感觉自己的心里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于是我也举手站起来,说:“走出门,路边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我放开脚步向前奔跑,顿时感觉脸上一片凉爽,我知道,在我跑起来的时候,风也就迎面而来了!”

    ⑪我一说完,于老师就鼓掌,说:“这个好,这里蕴含了一个道理!”

    ⑫最后,那个沉默的小女生也站了起来,她说:“我站在高高的坡顶上,望着家乡的方向,忽然就流出眼泪来,我知道是风来了,它从故乡飞过来看我,落进了我的眼睛里……”这个女生是后转来我们班的,她家也是从遥远的地方搬来我们县城的。

    ⑬于老师没有鼓掌,而是深情地对我们说:“我觉得这才是最美丽的描述,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饱含着一种情感,就是思乡之情。把没有情感的风赋予了一种情感,这才是最美好的意象。如果这样写作文,就会是最优秀的作文。”

    ⑭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句有多好,那个小女生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最初说的一滴风。可是三十年后的一个春天,当我登上高高的山顶,看着故乡的方向,隔着那么多的山水,往事如潮翻涌。忽然淌下泪来,我知道风来了,也知道风中并没有沙。

    ⑮终于明白,在所有的风中,让我落泪的那一阵,那一缕,那一滴,才是最美丽的。

    (选自《包利民作品集》,有删改)

    1. (1) 第⑫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的于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3) “你知道风的美丽吗?”和“一滴风”哪一个做本文题目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 16. (2020七下·新乡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即使你是半角

    ①和半角的斗智斗勇,几乎让我筋疲力尽。

    ②半角长着棱角分明的脸,才七年级,就有了一米八的个儿,粗看他,没有谁不觉得帅气。可是,他考得最高的分数是5分。120分的语文,随便怎么写也不可能得个5分呀!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半角。同桌送了他这个外号后,再也不愿做他同桌了。半角一个人待在角落,拥有了一个自在的空间。

    ③我上课时,同学们听得入味,经常哈哈大笑。半角不笑。讲到精辟处,同学们在唰唰唰地埋头记录,半角不记。“郭明,请记录!”半角听到我的指令,埋头翻抽屉。他把东西一件件取出来,又放回去;再取出来,再放回去。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他在努力找笔“向同学借吧。”半角不理会,继续找寻。不知什么时候,半角拿出一个光碟,圆滚滚的,白亮亮的。他把光碟立在书前,眼睛眨巴眨巴的。那里面,一定映出了他帅气的脸。他以为我不再注意他,又用两手指同时梳理头发。他的头发是五五开的,用前同桌的话说,像极了电视里的汉奸头。他觉得酷毙了,有事没事最爱沿着发线从上往下将几下,然后往左甩一下头。此时,他的眼眸里,仿佛有了一汪水。但是,这汪水没几分钟就干了。

    ④半角写过课堂作业,自从我送了他一盒水笔,他就送了我几次作业,那字完全是缠绕形的。半角从来不做家庭作业。“忘在家了。”“找不到了。”半角会搬出很多理由。有时,他并不回答你,只顾埋头翻抽屉。他把东西一件件取出来,又放回去;再取出来再放回去,一直折腾到你从他身边走开。

    ⑤我联系上了半角的母亲。“老师,他说不会写,我也没办法呀。我说他这么没责任心,干脆就不要读了,可他又要去学校。”听到这位母亲无奈的话的时候,学校里正闹得天崩地裂。我的一位同事,让一名女生拿出家庭作业给她检查,这女生不知为何,二话不说,就冲向栏杆,意欲往下跳。那可是四楼啊!最终,女生被老师死命拉住了,但我的心很久很久都无法平复。不管学生吧,对不起自己的责任心;管吧,实在不知人家下一步会出什么狠招。好在半角的情绪一直比较稳定。

    ⑥期中考试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交给半角。半角的作文,从来都没有写过一个字,这次我希望他有一个全新的改变。“郭明,你把它看熟,考试的时候,照样子写下来。老师觉得,你能刷新自己,加油!”同时,我送给半角一本书,里面都是关于成长的鸡汤文。

    ⑦也许,他觉得我一直没有放弃他,内心是有好感的;也许鸡汤的营养确实不错。反正,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我惊得下巴咚的一声掉在了地上:85分!

    ⑧我们学校改试卷,都是年级调换的。我们看到的是电脑上登记的分数,而不是试卷。我赶紧找半角的试卷,我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一个5分的孩子,突然成了85分,那不是奇迹是什么!看到试卷的时候,我的手抖得更厉害了。半角的试卷上,赫然写着35!半角确实写了作文,但他填空题和阅读题有大片的空白。肯定是输分的老师看错了分数。

    ⑨“这次郭明同学进步非常大,我们给他鼓掌。”半角睁大眼睛看着我,嘴角慢慢地绽放了笑容。我偷偷地把半角的试卷撕了。我只想让他得到鼓舞,即使它是不真实的,我希望半角永远不知道真相。

    ⑩期中考试后,学校要举行一次家长会,还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当全班同学唰唰动笔的时候,半角还没有写一个字。信的格式和内容,我已经讲过。现在,我独自为半角讲了两遍。半角终于动笔了:“亲爱的老妈,您好。老妈您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熬夜。干什么事都要冷静,一定要冷静。”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尤其是“老妈您要注意身体”这几个字,我拍下它们,在全班面前转了一圈。“郭明的字,简直是从字帖里走出来的。结构不错,居然还写出了笔锋。”我骄傲地说着,同学们被感染,纷纷伸长脖子欣赏,然后噼里啪啦鼓掌。我听见半角羞涩的声音:“没写好,没写好。”

    ⑪一节课后,半角写下了六百多字。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抵达了一个顶峰。我偷偷瞟了一眼,发现他还写到了我:“阿秋老师可神奇了!这次语文我有了大进步!都是老师的功劳!我们班的同学作文发表可多了!我们的语文课可好玩了!阿秋老师还让我们玩角色扮演!可好笑了!可好玩了!”满篇都是感叹号。那嫩的文字下,我看见了一颗正在变得热情和美好的心。

    ⑫后来,半角的妈妈告诉我,她看了信,忍不住哭了。半角的爸爸几年前进了监狱。她的儿子再也没管住。现在,她终于看到了希望。

    ⑬我,也看到了希望。

    (作者:王秋珍。有删改)

    1. (1) 阿秋老师为改变半角,做了哪些努力?
    2. (2) 第⑧段两次描写“我”的“手在颤抖”“手抖得更厉害了”,请分别解释“我”手发抖的原因。
    3. (3) 第⑫段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题目“即使你是半角”是半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这句话,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