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传统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传统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传统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传统尊卑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传统道德规范、道德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传统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 .   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 .   材料二中胡菊人认为能治疗宝钗“热毒”的“冷香丸”,折射了宝钗的悲剧。 D .   材料三通过对宝钗诸多细节的分析,推断出曹雪芹模糊手法使宝钗更立体,增加了读者对宝钗的多种解读。
    2. (2)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
      A .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B .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 .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D .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3. (3) 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 .   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C .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D .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4. (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 2.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美学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既能看到虚写实写之法的精湛运用,也能看到全书从总体到细节的各个方面都浸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虚实相生、虚处生神的艺术精神。

    首先,《红楼梦》所叙述的不是实事而是虚事。但从现实与艺术的关系看,《红楼梦》所写虚事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其间也能看出生活中实事的影子。《红楼梦》有作者的亲身经历,甚或有真实人物为原型。比如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它来自生活,也能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此即所谓“典型性”,或如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借西方文艺美学为其主人公所作的分辨:

    “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

    《红楼梦》中“虚实”观念的第二项重要内容,体现在真假或真幻。这不仅仅是指真实与虚构,还包含了作品的寓意。《红楼梦》隐含着作者深沉的寄寓。作品里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意味着,红楼一梦,大有深意存焉。因此作品里写得真实的,未必就是真;写得荒诞的,未必就为假。真假乃《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托甄、贾二姓以贯穿全书。这里面贾(假)又是主线之主。作品因假而成幻,而幻中又有理有情,故可视之为真。所谓 “假不是假”“假中有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也就是《红楼梦》里“虚实”观念比真实和虚构更深一层的内涵。

    (摘编自张方《虚实掩映之间》,有删改)

    材料二:

    一般来说,传统戏曲舞台景物设置的特色是虚实结合。运用实的砌末(传统戏剧对道具和布景的统称),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和观众的联想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京剧舞台上一般不用直观的、生活化的实物布景。演员在唱、做、念、打中,既表现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又间接地把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交代出来。《秋江》一剧中,演员在台上快速跑圆场不仅是要表现剧中人“追”恋人的行动及其内心感情,同时还要把在舟在江上“动”和江中“波涛翻滚”的空间特征表现出来。在舞台实践中,戏曲艺术家们往往要利用一些特有的道具来进行艺术表现。常用的有銮仪器仗、文房四宝、马鞭、船桨、水旗、一桌二椅等。这些道具、布景不单是表现生活环境,其首要任务是作为舞蹈的工具,帮助演员完成动作。《金山寺》里,众水族拿的水旗首先是表示水流的波涛汹涌,而这种以象征性的道具表现环境是在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中得以实现的。总体来说,戏曲舞台上的实物,在加入艺术表现时有几个明显特征。首先,从外形上,道具不是真实物体的照搬,一定是艺术化变形后的呈现。只有这样,这件实物才超脱实用功能成为具有假定性的象征物。其次,从装饰上,道具、背景的设计和它代表的实物拉开距离,抽象化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比如,四个龙套手里拿了四件兵器,站立在舞台不同位置,观众就知道他们所代表的是千军万马。

    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大虚小实(整体空灵,局部深入),远虚近实(创造大氛围给予观众更多遐想空间)。实在的可视形象,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以点带面诱发观众联想,并加以装饰美化。但过于实在则会妨害演员表演。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倾向于装饰、写意,有浓郁的唯美意蕴。

    (摘编自周杰《虚实相生的新空间》,有删改)

    材料三:

    与画论相比,书法理论批评里直接因“虚实”而立论的观点不算太多,大概是由于书法艺术的基础是用笔,而用笔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韵”与“势”,其自身的“虚实”关系不大容易看得出来。中国古代绘画虽然也以用笔为根基,但画中的笔是成“象”的元素,它的意义是与意象乃至意境融为一体的;因而“虚实”关系就可以在一个以“象”与“境”为主体的艺术空间里得到显现,其“可见度”以及对其艺术经验加以总结的可能性自然较书法有更大的余地。

    书法之美强调结构之法。如“排叠”:“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如 “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如“避就”:“避密就疏”。其结构上的要领在于布“白”,跟绘画艺术的“虚实”相类,同样追求的是“无笔墨处皆成妙境”。而用笔之法有“藏锋”之说,其效用在于蓄势;与“露锋”对举时,其笔法可以“隐显”论,而“隐显”也是

    “虚实”关系的一种体现。

    此外,历代论书口诀多有“掌虚指实”一说,讲的是握笔的要领。虽说这只是谈论书法之“技” 而未进于“道”,却也可以见古人将“虚实”观念用于书法理论之一斑。

    (摘编自张方《虚实掩映之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所写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能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

      “满纸荒唐言”实际是作者谦虚之辞。

      B . 戏曲艺术家们在呈现环境方面,除了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以外,还需借助特有道具加以配合,以取得“以一当十”的效果。 C . 戏曲舞台上的实物并非真实物体,而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变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超越其本身的功能,成为具有假定性的象征物。 D . 书法艺术以用笔为基础,它除了强调由“韵”“势”构成的虚实关系外,更强调用结构上的布白及其疏密关系去构筑虚实意境。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的“虚实”观念体现在真假与真幻上,指的是作者在处理生活素材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时,在其中寄寓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 B . 传统戏曲在舞台设置方面,为给观众创设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般不借助实物布景,而是通过演员虚拟性的表演动作来交代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 C . 戏曲《金山寺》里的水旗既是为了表示水流的波涛汹涌,也是为了帮助演员在优柔美的舞蹈动作中顺利完成表演。这种远虚近实的处理方法带给观众无限遐想。 D . 三则材料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开头段领起全文,而后从不同角度铺展开来,以探讨不同艺术类型的“虚实”观念,结构精巧,论证严密。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王国维对《红楼梦》“典型性”的评价看,一部作品的成功,绝不能写个人之性质,而是要写人类全体之性质,使其具有共性。 B . 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倾向于装饰、写意,讲究唯美意蕴,过于实在则会妨害演员表演,因此虚实有度是戏曲舞美设计的基本规律。 C . 书法之美的结构要领在于布“白”,这是因为虚处自能传神,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追求“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相类似。 D . 书法握笔讲“掌虚指实”,用笔讲“藏露”“隐显”,而结构上讲究“排叠”“穿插”“避就”等。书法之“技”含有“虚实”之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事得已。顷之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殷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②蕲:秦置蕲县,汉属沛郡。③狱掾:

    狱曹的属吏。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事得已 (故:缘故,原因) B .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 暗中) C . 梁以此籍 (奇:认为……不一般) D . 以所为起大事 (谕: 知道,明白)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C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也叫“表字”。古时“男子二十冠而字”,即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并取字。字与名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B . 季父即叔父,中国古代兄弟辈中长幼排行的顺序是“伯、仲、叔、季”,一般而言,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C . 徭役,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进行义务性的无偿劳动,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陈涉世家》中的“发闾左谪戍渔阳”即属此类。 D . 本纪,简称“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史记》中记载人物事迹的还有世家、列传、书、表。其中“世家”主要记述诸侯事迹。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的祖父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家族世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 . 项籍小时候对读书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教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 . 在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D . 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了一百多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担任副将。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②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 4.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 , 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注]①周鼎:指周代传国的九鼎。②刘项:即刘邦和项羽。③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古代,“周鼎”指国家政权。第一句是用比喻手法指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B .   颈联的“黔首”与“独夫”形成对照,讽刺了秦始皇推行愚民政策反令自己被囚困。 C .   尾联引述一牧童为寻羊而将秦始皇陵墓中的殉葬品烧毁的传说,更增添讽刺的意味。 D .   本诗借古讽今,借秦亡的教训劝谕唐朝当代统治者应关爱百姓,以免引起人民反抗。
    2. (2) 对于颔联的理解,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百姓都变得贫穷了;也有人认为此联主语应为刘邦、项羽,他们“辛勤地”推翻秦朝统治,而其身份不过是“道旁穷百姓” ……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符合作者本意?请结合本诗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想象丰富,“卷起千堆雪”的其实是“”,写景化静为动的是“”一句。
    2.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两句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 6.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面面俱到,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皇帝和朝廷的       ①    , 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    ②    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传统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

    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 . .的人家 , 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污浊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    ③    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主张婚姻和爱情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用修改后的句子作答本题。
    3. (3) 下列句子中的“这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这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你这样人,我倒要嫁你,你倒不来娶我。 B . 他一星期总有五天要这样往返的跑着。 C . 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 , 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D . 这样丈夫在黄庄多着!那里出强健女子同忠厚男人。
  • 7.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冷冻相较于速冻,_____。

    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_____,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都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_____,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达简洁清晰,不超过30个字。

四、作文(60分
  • 8. (2023高一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