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 2.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五星红旗方案,当天周恩来指示赶制一面国旗,一位叫赵文瑞的女士废寝忘食地赶制了三天三夜,缝完最后一针后她激动得热泪盈眶。10月1日这面国旗被毛泽东升起。这说明(    )
    A .   五星红旗是国家和主权的象征 B . 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盼 C .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D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
  • 3. (2022八下·潮南期中)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
    A . 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 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 4.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中说:“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材料主要表明抗美援朝(    )
    A . 是从捍卫国家利益出发 B . 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C .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 . 侧面支持了国内的解放战争
  • 5. (2022八下·仁寿期中)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先礼后兵”师出有名”。如果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出兵朝鲜则“名不正、言不顺”,对内不能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对外则无法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援助。直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才出兵朝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者在此强调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 展示了新中国军事实力 B . 主要得益于国际社会援助 C . 激发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D . 改变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看法
  • 6. (2022八下·光明期末) 《长津湖》《水门桥》系列电影的上映,让我们感受到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的是( )
    A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B .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C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 . 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探究精神
  • 7. (2023八下·深圳月考)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 土地改革 B . 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 . 抗美援朝 D . 和平解放西藏
  • 8.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A .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 调整后农民都对土地有所有权
  • 9. 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 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档案 C . 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的资料 D . 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 10.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你认为该图的主题体现了(    )

    A . “一五”计划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B . 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 . 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 . 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 11. (2023八下·深圳月考) 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钢产量

    发电量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年增长率

    60%

    35.2%

    3.7%

    4.7%

    A . 我国建立了比较均衡的工业体系 B .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C . 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 D .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2.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 13.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开国大典 B . 人民公社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改革开放
  • 14.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推行股份制改革 C . 没收资本家的企业 D . 实行赎买政策
  • 1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 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16. 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生产总产值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注:图中x代表年代,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 B . C . D .
  • 17. (2021八下·无为期末) 下图是某校同学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 . 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 . 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 . 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 18. (2022九上·广州开学考) ”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10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
    A .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D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 (2022九下·德庆月考)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
    A .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 . 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 . 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 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 20.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    )
    A . 正确分析国内矛盾 B . 实行改革开放 C . 推行以法治国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1. (2022八下·深圳月考)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B . 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 C . 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 D . 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 22. (2022九上·西安开学考) 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镇

    1979

    18495

    18.96

    216

    2361

    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

    1995

    35174

    29.04

    640

    17532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 .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 .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 2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24. 1992年,陪同邓小平南行的陈开枝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到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了船头,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为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邓小平强调(    )
    A .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B . 要坚持改革开放 C . 要建立和谐社会 D . 要建设小康社会
  • 25.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广州    ②深圳    ③武汉    ④环渤海地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④②①
  • 26.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6-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Internet、High-SpeedRailway(高速铁路)等新词汇,这些词汇反映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 .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 .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C . 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D . 多极化局面形成
  • 28. (2022八下·禅城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 . 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 . 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29. (2022八下·射洪期末)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作文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题目中对匾额的题名暗示了“传承与创新”原则的重要性。以下选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实现统一 B . “文革”后实行“两个凡是”的方针 C . 建国初照搬苏联经济建设模式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0.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 追求民族独立 B . 建立新中国 C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 . 实行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3小题,第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树国家尊严]

    材料一: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建民主之基]

    材料二: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度、责任内阁制度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走长征新路]

    材料三: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摘自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树立起民族尊严”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命运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各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3. (3)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曲折实践”的历史史实一例。哪一次会议后,“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21世纪的新中国应当如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上奋勇前进。
  • 32.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翻身]

    材料一:

    [致富]

    材料二: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其次,在产品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摘编自《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第6期

    [奔小康]

    材料三: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和中国方案。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1. (1) 材料一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请你谈谈该事件完成的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对旧模式的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脱贫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 33. (2022八下·新会期中)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

    年份

    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

    林、牧、副、渔业

    1970年

    82%

    18%

    117元

    1985年

    69%

    31%

    3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总结对外开放的特点?中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区别?
    3. (3)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