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更新时间:2023-08-01 浏览次数: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诗歌鉴赏
  • 1.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 (1) 颔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 (2) 诗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的“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2.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1) 诗中的“凤凰”形象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3. (2017高一下·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③。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⑥。

    【注释】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1. (1) 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2. (2)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 4. (2017高一下·邵阳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 (1) 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 5. (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②长门:汉代宫殿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③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的爱情来隐喻现实的政治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B . 上片写惜春又怕春来的早,更怕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 C . 上片尾句,作者赞美蜘蛛殷勤织网、粘絮留春,实则写自己想为国殷勤效力。辛词多写收复失地之志,风格豪放旷达,本词亦是如此。 D . 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作者失意落魄的情怀。 E . 最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望到的烟柳斜阳凄迷景象,会让人想起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的现实。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 6. (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注】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1. (1) 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

    2. (2) 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

    3. (3) 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

  • 7. (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得张正字书

    陈与义①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职,闲居江州。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送老”句有叹岁月流逝之意“人迹稀”既指环境幽静,又有孤寂之意。 B . “一觞”句指心灰意冷,借酒浇愁,“无机”指自己在官场失意,已无再起机会。 C . “此时”句承上六句而来,写百无聊赖之际忽得张正字书札,内心顿生喜悦之情。 D . 本诗写于辞职隐居之时内心郁闷和得书之喜形成鲜明反差。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施藻绘,诗风朴质老苍。
    2. (2) 颈联是怎样写景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 8. (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 , 桃叶渡 , 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 (1) 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的手法来表达闺中女子的思想感情。

    2. (2)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感情细腻委婉,请简要分析。

  • 9. (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②,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①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②不自由:情不自禁。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衬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 B . 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 C . 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 D . 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补足“万户侯”做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 E .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10. (2017高一下·广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 . 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 . 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 .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E . 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 (2) 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1. (2017高一下·浦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汴河亭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①汴河亭: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的宫殿,隋炀帝登此楼,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曰迷楼。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的宫殿。

    1. (1)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2. (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着力刻画广陵(扬州)花开之盛,意在渲染广陵的繁华美丽。 B . 颔联巧用数字,突出了隋炀帝离宫南下时,场面是多么盛大壮观。 C . 尾联收束全文,把“迷楼”比作“景阳楼”,含蓄交待了文章主旨。 D . 诗歌语言雄健,境界阔大,写景生动,感慨深沉,十分耐人寻味。
    3. (3)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 12.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 . 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 .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 . 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 . 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 (2)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 1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 (1) 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 (2) 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4. (2017高一下·湄潭期中) 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 题。

    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 (1) 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赏析其表达效果。

  • 15. (2017高一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 .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 . “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 . 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E .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2. (2) 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16. (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 . 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C . 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 . 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 . 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2. (2)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7.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①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泛指歌女。③朱户: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

    1. (1) 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近代学者谭献在《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尾品格自高”,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

  • 18.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②起舞闻鸡: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1.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 (2)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 19.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 (1)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 .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 . 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 . 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E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2. (2) 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0. (2017高一下·新余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 (1)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 .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 .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