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乳《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国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 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在陕甘地区,卫所还是中央政府管理陕甘地区的军政合一的机构,主要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明中后期,陕甘卫所逐渐走向衰败。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全国裁并卫所,并逐步在陕甘地区建立新军事体制——绿营体系。伴随着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伊犁将军等的先后设立,西北边疆大幅度地西移,陕甘地区卫所的防御守边职能大大弱化。加之陕甘卫所以武官管理民政,多有不便。陕甘地区卫所裁并在顺治时期拉开了序幕。雍正时期,陕甘地区成为全国卫所裁并后改设州县最多的地区。乾隆时期,陕甘地区卫所已全部裁并并改设了相应的府县,完成了治理体系的重构,其行政体制已与内地相同。
——摘编自何威《清代前期陕甘地区治理体系的变革与重构——以卫所裁并为中心》
材料一:若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等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
材料二:唐太宗很看重制度。他认识到相权对君权的制约作用,因而能以政事堂为舞台,导演出有声有色的“贞观之治”。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开国之君,都曾建立起适应历史发展的一套制度,但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一个搞极权专制,一个搞察察为政,把好的制度放在一边,结果导致王朝“二世而亡”。
——摘编自王超《政事堂制度辩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治理”,自定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