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

更新时间:2023-07-29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经济危机是现代经济的广泛而规律性的现象,指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发生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主要表现为( )

    ①商品滞销 ②失业增加 ③生产迅速增加 ④信用关系稳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下列路径能正确反映国家产生演进过程的是( )

    ①阶级出现

    ②生产力发展

    ③贫富分化加剧

    ④国家产生

    ⑤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②→⑤→③→①→④ C . ②→⑤→①→③→④ D . ⑤→②→③→①→④
  • 3. 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 .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 . 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 . 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 . 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 4. 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这说明(    )

    ①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②农民因为失去自己的土地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

    ③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

    ④资本家通避榨取剩余价值以获得自己的利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1年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旧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寺庙成为集开展宗教活动、控制一方政权、囤积武装力量、进行司法审判等功能为一体的统治堡垒。有的寺庙内部设立公堂,不仅有手铐、脚镣、棍棒,还有用来剜目、抽筋的残酷刑具,惩罚农奴的手段极其残忍。根据材料可知,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

    ①是农奴受剥削的经济基础   ②神权与政权融为一体

    ③是一种黑暗的、野蛮的社会制度   ④使农奴承担沉重的赋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
    A . 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 . 积累了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资本 C . 依靠法律把破产农民赶进工厂做工 D . 使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
  • 7.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佣的命运,其根源在于( )
    A . 资本家掌握国家政权 B .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 .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D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
  • 8. 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  )

    ①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是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基础

    ②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更具残酷性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榨取剩余价值

    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具有隐蔽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把人们分成三个等级。至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不包括在三个等级之中。这表明( )

    ①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文明社会

    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是奴隶主的工具

    ③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社会地位

    ④奴隶仅有少量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2023高一上·成都期中)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野蛮向文明的发展过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 . 生产力 B . 生产关系 C . 上层建筑 D . 经济基础
  • 11.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所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抬此充饥肠,”此为封建社会农户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割削农民阶级的基础是( )
    A . 苛捐杂税 B . 封建等级制度 C . 劳役地租 D . 封建土地所有制
  • 12. 今年前五个月,大约有2000万美国人辞去了工作,掀起了一波“大辞职”浪潮,离职率大约是十年前的两倍。离职浪潮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导致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B .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 .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 .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13.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
    A .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 B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C .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D . 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
  • 14.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壕沟深陷”为坟墓推动了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②“高峻的墙壁”标志着私有制在社会上的确立

    ③设防城市中出现了最早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设防城市存在着“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逐渐代替石器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直到奴隶制国家的诞生,人类告别漫长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这一过程( )

    ①激活了人所固有的私有观念,产生了私有制

    ②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④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的过程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尽管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西方式现代化更不是颠扑不破的金科玉律。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自身发展存在巨大障碍,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尽管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断力求“文明化”,但其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生态危机、对外扩张掠夺等,仍然是它的本质规定或所谓“现代化后果”。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急于寻求发展而照搬西方模式推进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并没有取得像西方国家一样的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的自信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从曾经的“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成为当下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活力。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西方发展模式没有给“后发”国家带来现代化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彰显了怎样的自信。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视剧《水浒传》中有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 (1) “农夫”和“公子王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
    2. (2) 造成“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点,待遇高一点,特有财产多一点,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1.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不会消除”的根本原因。
    2. (2)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材料中两种从属关系和剥削的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