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4八下·榆树期中) 北京天安门曾在沧桑巨变中见证历史,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新生。上述材料中"迎来了新生"指的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C . 新中国成立 D . 实现祖国统一
  • 2. (2023八下·绥中期中)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④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3. (2024八下·道县月考)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美援朝 B . 二月抗争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红卫兵串联
  • 4. (2023八下·绥中期中)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的是( )
    A . 石油工人王进喜 B . 解放军战士雷锋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D . 两弹元勋邓稼先
  • 5. (2023八下·绥中期中)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开国大典 B . 抗美援朝 C . 土地改革 D . 一五计划
  • 6. (2023八下·绥中期中) 成为土地主人的中国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生产。1951年,全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都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材料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三大改造使农作物产量迅速增长 D . 改革开放给农业发展带来生机
  • 7. (2023八下·绥中期中)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折射着时代的特色。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 8. (2023八下·绥中期中) 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武汉长江桥建成通车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④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9. (2023八下·丰顺期末)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描述到:“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抗美援朝 D . 改革开放
  • 10. (2023八下·绥中期中)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描述到:"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

    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

    A .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 . 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 .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1. (2023八下·绥中期中)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2. (2023八下·绥中期中) 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 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B . 王进喜——艰苦创业,铁人精神 C . 袁隆平——真正的耕耘者,杂交水稻之父 D . 黄继光——潜伏烈火,严守纪律
  • 13. (2023八下·绥中期中) 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四五运动" C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 刘少奇冤案平反
  • 14. (2023八下·绥中期中)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如图),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B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C .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15. (2023八下·绥中期中) 某历史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海浦东开发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资料,由此可见该小组研究的题目是( )
    A . 民族团结  B . 改革开放 C . 国防建设 D . 曲折探索
  • 16. (2023八下·新晃期中) "队长哨子吹破嘴,吹人下地跑断腿,喊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里鬼混鬼。""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为金凤凰。"两首歌谣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土地改革
  • 17. (2024八下·杭锦后旗期中) 改革就是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的体现有( ) 

    ①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国企经营自主权扩大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8. (2023八下·绥中期中) 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新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 (2023八下·绥中期中) “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材料说明的是(   )
    A .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B . 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 C .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D .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 20. (2023八下·绥中期中) 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对应正确的是( )

    A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 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D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非选择题
  • 21. (2023八下·绥中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帝野心狼!"

    材料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1. (1)  材料一中的"人民代表大会"指的是后来召开的哪次会议?召开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其"施政纲领"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这一"沧桑巨变"?
    3. (3) 材料三中的歌曲反映了哪一战争?歌曲反映了我国进行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对我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代表是谁?材料四所述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的影响是什么?
    5. (5) 结合所学,请给这四则材料拟个主旨标题。
  • 22. (2023八下·绥中期中) 农村、农业、农民合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实行了一系列运动或政策,对社会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梦想实现】

    材料一:

    《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由分到合】

    材料二: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基本完成,对我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指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 (3) 结合材料四,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对"三农问题",有何影响?
    4. (4) 综上所述,给我们什么启示?
  • 23. (2023八下·绥中期中)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援,1956年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在工业建设方面,发展十分迅速。……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3%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材料三: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材料四:如图,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的影响。
    2.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次运动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出现失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他们身上体现出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反思?
  • 24. (2023八下·绥中期中)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某班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来回答。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图)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材料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两例与深圳同年建设的经济特区。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 (4)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