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更新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4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县英雄的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坚强决心,在巍巍太行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表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2年夏,山西博物院推出以“最萌文物”鸮卤(xiāoyǒu)制作的文创雪糕。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深受市民喜欢。这些文创产品(   )

    ①承载和展现着地域文化的内容

    ②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体现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

    ①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②便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③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奋斗有了主心骨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某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研发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马灯式路灯等专利红色旅游文化产品10余种,开发红军茶果系列商品,力促“红色+”系列产品研发与交易,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红色+”系列产品的研发(    )

    ①发挥了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②借助产业发展推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④坚持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并开花结果,与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材料告诉我们(   )

    ①不能封闭僵化,要广泛借鉴世界一切文化

    ②树立精神标识,坚守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敬仰自己的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有时代价值的理念

    ④保持开放心态,要深谙中华文化的极大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民族英雄们留下了一封封家书,岁月可抹去各色记忆,却永远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鸣。“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留给妻子的遗书:赵一曼在狱中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蔡炳炎信中写道“殊不知国滩至此,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一封封抗战家书(   )

    ①推动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②彰显了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饱含着捍卫民族尊严、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目前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星罗棋布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我们要根据文物的不同特点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破损文物尽快进行修缮,建立数字化文物资源,让革命文物代代传承下去。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旨在(   )
    A .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 .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我国文化建设培根筑魂 C .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 D . 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
  • 8. 当前,某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00余处,时间跨度100多年,可完整反映中国革命进程。该省提出,2021年努力建立科学完备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应保尽保。这是因为( )

    ①革命文物是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  

    ③保护好革命文物就可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长期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歌舞剧和电影中的“刘三姐”展现了壮族人民“美丽、勤劳、睿智”的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共鸣,“刘三姐”的歌声至今仍然为各族人民所喜爱。这一文化成就(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③涵养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④赋予了传统艺术作品新的呈现形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宝塔山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开拓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群众理论。延河水边,广大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凝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品质。共产党人在事业中铸就伟大延安精神,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能够(    )

    ①继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②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改变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④丰富民族精神内涵,开拓时代精神新篇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精神的力量坚不可摧,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内在逻辑串接了起来。谱系中每一种精神都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心凝练,展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彰显了时代变迁的进步潮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①源自长期社会实践,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历久弥新

    ③展现民族整体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蕴含深厚家国情怀,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说明(   )

    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强民族强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2019年,厦门大学全面启动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扬才计划”,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更好地(   )

    ①改进教育方法,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②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③弘扬时代精神,在学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从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到“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最美奋斗者”等,我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多方面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国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      )

    ①发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有利于聚合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③有利于为我国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④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每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座精神宝藏,每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处育人课堂。一只生锈的水壶,一个破损的枪套,一面斑驳的旗帜......件件革命文物背后,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诉说着革命儿女的光荣梦想。

    新时代下,革命文物要与时代精神共同脉动。若还停留在单纯地展出实物、参观革命遗址层面,革命文物的故事将难以讲到观众心里去。近年来,多地采用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通过开发红色文创,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

    随着党和政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动能、地方发展的名片,保护革命文物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革命文物也展现出了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让革命文物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琼岛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多年来,革命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一些新的缅怀革命历史的纪念设施也陆续建立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优质的资源是生动鲜活的精神教材,也是坚实的信仰载体。立足这片沃土,传承红色基因,要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出红色文化实实在在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某中学高二(3)班搜集革命文物,故事相关资料,召开了以“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为参与演讲比赛拟定一个提纲。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主题明确,逻辑清晰;

    ③字数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