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上·重庆月考) 《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中谈到,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据此对“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不同文明的冲突 B . 西方霸权主义 C . 文化的排他性 D . 文化的全球化
  • 2. (2023高二下·衡阳)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口号传递的主要精神是( )
    A . 携手共进守望相助 B . 更快更高更强 C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 . 团结友谊进步
  • 3. (2023高二下·衡阳) 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 . 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 B . 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 . 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 D . 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最终于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立共和国。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也纷纷宣布独立。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 . 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 .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 . 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 . 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 5. (2023高二下·衡阳) 《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 . 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 6.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着力创建本土文化 D . 新加坡、马来西亚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 7. 下表是中国近代1840-1949年间知名企业品牌分类统计表。这可以说明近代企业(   )

    商标分类

    有“华”或“国”字

    以物象为称

    直接表达意愿的

    百分比

    28.6

    42.8

    28.6

    举例及说明

    “大华”牌仪表

    “爱国”牌香烟

    “钟标”牌,图案是盾牌形状,盾牌上有写着“中”字的警钟

    “抵羊”牌,图案是“双羊抵角”,含有抵制洋货之意

    A . 引导历史发展方向 B . 承担实业救国使命 C . 重视产品功能营销 D . 深受外资企业压迫
  • 8. 如表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946年

    美国准予菲律宾独立

    1947年

    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将该地划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54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撤军,越南出现北部和南部两个政权

    1955年

    亚非29国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开会,确立在冷战中“不结盟”的立场

    1959—1961年

    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共产主义政权

    1974年

    印度发展核武器,首次进行核试验

    1998年

    巴基斯坦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A . 冷战扩大,超出了亚洲范围 B .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 . 亚洲区域集团化特征明显 D .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 9.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 . 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 .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 . 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
  • 10. 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则材料,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 . 印度独立 B .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C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11. 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加拿大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在反映出各国(   )
    A . 努力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B . 不同程度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C . 积极顺应文化全球化潮流 D . 主动吸收各种外来文明成果
  • 12.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这反映在文学上,产生了(   )
    A .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B . 无产阶级文学 C . 现代荒诞剧 D . 古典主义文学
  • 13. 伊朗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生产出按照伊朗女孩为原型的“萨拉娃娃”,此举意在取代本国商店里热卖的美国“芭比娃娃”。这主要反映了(   )
    A . 经济全球化加剧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B . 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多元性 C .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 D . 美国利用经济优势商品输出
  • 14.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 . 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 .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 . 家庭凝聚力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 15. 二战后印度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依旧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 . 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B . 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 . 构建现代多元文化 D . 发展过程中留有隐患
  • 16. 一战期间,英法将其殖民地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由此殖民地人民(   )
    A . 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B . 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C . 建立了新兴民族国家 D .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及应对举措。
  • 18. (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 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是冷战后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多样性是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上。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材料二:面对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激荡和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实质上,不同文明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争夺,亨廷顿理论是一种强权理论,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理论,倡导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正确处理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美四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所应秉持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趋同与“文明冲突论”的纠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应当互相尊重,互相交流,既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摘自王能宪《纠偏文化趋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亨廷顿的文化观和费孝通的文化观有何共同之处,各自关注的重点又是什么?
    3. (3) 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对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蔡珊珊《列宁与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比较》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