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新高考I)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 .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 .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 .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 .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 2. 北宋真宗时期,驸马都尉石保吉因“卜夫盗财”,乞求真宗“特加重罪”治之。真宗曰:“有司自有常法,岂肯以卿故乱天下之法也。”驸马都尉又请求“于私第决罚”,亦不许。这反映出北宋(    )
    A . 依法治国日益彰显 B . “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 . 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 . 政府治理意识趋于理性
  • 3.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 . 重文轻武 B . 强化皇权 C . 分权制约 D . 控制地方
  • 4.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成守,唯听指挥。”这是由于宋代 (    )
    A . 开放宽容的政治环境 B . 节度使制度的废除 C . 地方割据基础被铲除 D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5.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抗击西夏的名将狄青被提升为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遭到朝廷大臣强烈反对,他们以“出身兵伍、四夷会因此轻蔑朝廷、大臣耻与为伍、破坏祖宗家法”等“五不可”理由表示反对。材料体现出宋代政治的特点是 (    )
    A . 分化事权,互相羍制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文武制衡,加强君权 D . 重文抑武
  • 6. 《元史·卷二百二》载:“元起朔方……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官”的管辖权属于(   )
    A . 宣政院 B . 腹里 C . 中书省 D . 御史台
  • 7. 五代时期,节度使权力无边,中央失去控制。为解决这种状况,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
    A . 由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 B .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 . 设立“三衙”掌管调兵 D . 建“四监司”监控中央
  • 8.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    )
    A . 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 B . 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 . 谏官能制约王权和相权 D . 专制统治加强的趋势
  • 9.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    )
    A . 相权逐渐加强 B . 地方权力削弱 C . 监察制度完善 D . 君主专制加强
  • 10.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曾多次向三司使打听国库虚实,但宰相李沈始终不肯让三司使告诉其具体数字,反而经常向宋真宗报告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
    A . 监察制度相当完善 B .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 .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 皇权明显弱于相权
  • 11.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

    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宋真宗景德年间,“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谓毕士安、寇准曰:‘军旅之事 ,虽属 ▲ , 然中书主文武大政, 号令所从出。’”材料中“ ▲ ”应该是 (    )
    A . 参知政事 B . 三司使 C . 枢密院 D . 军机处
  • 13.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
    A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 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14. 宋开宝元年,开国功臣、户部尚书陶谷的儿子陶邴高中第六名。考试后,太祖令参知政事薛居正对其进行复试,合格后乃赐及第,并下诏规定,凡是官二代考科举必须在中进士后进行复试。宋太祖此举 (    )
    A . 防范权贵对皇权的威胁 B . 促进北宋社会阶层固化 C . 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 . 实现了科举的公平公正
  • 15. 北宋在宋辽战争中取得胜利后签订了屈辱和约;南宋岳飞打败金,收复失地,但南宋皇帝杀死岳飞。二者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
    A . 宋力量弱小 B . 换取和平 C . 发展经济 D . 崇文抑武政策的延续
  • 16. 从秦汉之独相、汉武帝频繁更相,到隋唐将相权一分为三,再到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及罢设政事堂。这一过程反映出(   )
    A . 中央机构急剧膨胀 B . 行政事务趋于繁琐 C .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 宰相权力日益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 17. 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以上数据摘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时间

    岁入/缗

    岁出/缗

    状况

    宋太宗(976﹣997年在位)

    22245800

    近半

    余大半

    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

    150850100

    126775200

    余24074900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

    126251964

    无余

    无余

    宋英宗(1063﹣1067年在位)

    116138405

    131864452

    亏15726047

    ——以上数据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图表分别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状况?
    2. (2) 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部分历史时期的形势图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学术界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认为1949年前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时期:

    时期

    特征

     

    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凝聚为一体,高度发达的文明成为 中国疆域进一步凝聚发展的核心。众多民族或政权对“中国”的认同以及各 民族相互之间结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系,成为中国疆域形成的黏合剂。

     

    中国疆域内部各地区的界限日益模糊,边疆内地化特征日益明显,边疆与 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已经成为牢固的一体。中国疆域的外缘由于一系列 条约的签订呈现逐渐明晰的状态,具有了近现代国家疆域的特征。

     

    中国失去了对传统藩属国的控制,界限也趋向明晰。大片边疆地区被侵占, 中国疆域急剧缩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完成了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成为了“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国疆域缩小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据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整理 

    从材料一中选取两张不同时期形势图,指出其所属材料二中划分的时期,并结合上述图文信息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