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金朝,“猛安谋克”一词包括五个内容,据此可知猛安谋克的特点是(   )

    ①职官的代称    ②军队编制的两级单位    ③地方行政组织的两级单位    ④户制    ⑤世袭爵衔。

    A . 因俗而治 B . 寓兵于农 C . 仿宋而制 D . 完全汉化
  • 2. 《全球通史》指出:“在突厥人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正在开始他的征服生涯;这一征服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成。”又说“1206年,在蒙古各部落酋长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这位“首领”(    )
    A . 灭花刺子模国 B . 征服今俄罗斯 C . 攻占巴格达 D . 建立了元朝
  • 3. (2024高二上·南昌开学考) 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南北面官制 B . 猛安谋克制 C . 四等人制 D . 土司制度
  • 4.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 .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管辖 C . 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 . 元灭北宋,统一全国
  • 5. 元代行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样做(   )
    A . 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违背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D . 促进了民族交融进入高潮
  • 6.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末) 12世纪金世宗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做到了“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大定之治 D . 康乾盛世
  • 7. 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在中断了约一千年之后变得安全了,欧洲人于是又能由此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此时有大批被称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这些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 . 拿破仑战争 B . 亚历山大东征 C . 蒙古的西征 D . 新航路的开辟
  • 8. 唐代,一此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 . 西夏全面模仿两宋制度 B . 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 C . 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 D . 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
  • 9. 由于西藏事务特殊,所以宣政院所管理的西藏事务为“僧俗并用,军民通摄”,这种僧俗并行的官僚制度在此后的明、清二朝也一直沿用。元朝这一民族政策的特征是 (    )
    A . 承上启下 B . 相互牵制 C . 政教合一 D . 因地制宜
  • 10.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 (    )
    A . 猛安谋克制 B . “四等人制” C . 因俗而治 D . “改土归流”
  • 11. 下图是某朝代的疆域图,该朝代开创的地方制应是 (    )

    A . 内外服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郡国并行
  • 12.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地方行政示意图(部分)。该时期 (    )

    A . 地方实行南北面官制 B . 山东归中央直接管辖 C . 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D . 中书省是地方常设机构
  • 13. 元朝,急递铺在传送公文时用木匣封锁,标明号码、日期等,各铺传递均要验件签押。这一举措旨在 (    )
    A . 减轻急递铺的负担 B .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C . 保证急递公文安全 D . 保障政务信息畅通
  • 1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夏朝商朝西周→秦汉→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B . 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C . 夏朝商朝西周→秦汉→春秋战国→五代十国→隋唐→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 D . 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代十国→隋唐→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
  • 15. (2023高一上·浙江月考) 元朝时,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古、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   )
    A . 朝鲜族 B . 回族 C . 维吾尔族 D . 傣族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 17.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 (2) 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 (3) 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 (4) 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