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和贫民 |
中农 |
富农、商人和地主 |
县议员 |
35.5 % |
51.6 % |
12.9 % |
村代表 |
49.2 % |
37.9 % |
12.9 % |
时间 |
事件 |
1688年 |
“光荣革命”发生,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
1689年 |
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
1701年 |
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 |
1721年 |
沃波尔成为内阁首脑,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
行政区划及制度
材料一
隋代政区有两次大变动。首先是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一级政区,将施行了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的二级制。平陈以后,即把州、县二级制推行于全国。此时全隋有州二百六七十,县一千五六百。平均一州辖县不过六七,幅员太小。于是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省并州县,并因仰慕汉朝制度,复改州为郡,并在诸郡之上派十四刺史分部监察。
——摘编自徐志平《隋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材料二
武德(唐高祖年号)初年改隋郡为州,又因政治军事需要而大量权置州县,并以数州合置一总管府以统军戒;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改州为郡,肃宗时又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年)曾以山川形便分天下为10道,开元二十年(732年),置10道采访处置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定为常制。次年又分10道为15道。安史之乱引起唐代政区的大变动,其主要表现是在府州一级统县政区之上加了“方镇一道”一级高层政区。711年,始有以边州都督充节度使者,节度使所领兵及其防区均称为方镇。安史乱起,节度使扩散到内地。758年,罢去十五采访使道,改在各镇置观察处置使。这样就把唐前期的道与都督府辖区合而为一,亦称道,亦称镇,不过却既不是单纯的监察区,也不仅仅是军政区,而成为一级新型的高层政区。
——摘编自《地方行政制度志》
近代社会思潮
材料
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由于西学的东渐,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文化挑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近代社会思潮的云涌风发,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之积极精神的高扬,努力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新路。
——据吴雁南、冯祖贻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4卷)》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
图3 图4
图5 图6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进行合理的解释。
文明传承与交流
材料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套装共3册)》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