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诗经·邶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静女》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2. 对《静女》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 . “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 . “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 . 余始循 B .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 . 余与四人拥火 D .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 4. 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二、课内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1) 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 B . 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C . 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D . 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 (2) 《静女》一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1) 以上这首诗,体现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2.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 . 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 . 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 (3) 以本诗为例,分析《诗经》重章叠句的写作特点。
三、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桃夭

    桃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 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⒁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 . 《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 . 《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 . 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 (2) 《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 . “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 . “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 . “看君斩将更摹旗”一句,照应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 . “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四、情境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静女》中体现男主人公约会时憨厚痴情、焦虑不安的句子是:“”。
    2. (2) 《静女》中描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男子很喜爱的句子是:“”。
    3. (3) 《静女》中对于女孩所赠,表现男子有“爱屋及乌”式反应的句子是:“”。
    4. (4) 在《诗经·静女》中,女子约定“”,男子到来后她却“”,生动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娇憨。
    5. (5) 《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直接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
    6. (6) 《诗经·静女》中女子不仅“”,还“”,这两样赠物使男子兴奋不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