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

更新时间:2023-08-05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上·深圳期末)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I2),清王朝最后-位皇帝,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最后一位承绪封建法统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颁布退位诏书,此诏书( ) 
    A . 实现了国家政权和平交接 B . 具备了宪法和法律的性质 C . 宣告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D . 是各方面力量博弈的产物
  • 2. 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   )
    A . 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 B . 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 C . 增强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D . 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
  • 3. 民国初期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 B . 北洋政府独裁受到遏制 C .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 . 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 4. 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上,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这引起部分委员的议论。对此,刘少奇表示:“我们共产党就是凡事对人民有利则干,对人民不利则不干…选不选他做政府委员,这是唯一的标准。”这表明( ) 
    A . 国民党统治遭到民众排斥 B . 新中国民主制度与西方不同 C . 政协选举体现人民的利益 D . 政协是现代中国的制度创新
  • 5.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 . 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 . 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 . 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通过在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政策,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以上做法共同体现出的历史经验是(   ) 
    A . 坚持人民至上 B . 坚持独立自主 C . 坚持胸怀天下 D . 坚持敢于斗争
  • 7. (2023·南京零模) 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直接参与选举。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共同讨论并决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这主要体现了(    )
    A . “三三制”的选举原则 B . 直接民主的显著优势 C . 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 D . 简约灵活的干部制度
  • 8. 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 . 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 . 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 . 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 . 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 9. “在礼炮声中,代表来宾和海陆军军官高呼‘中华共和万岁’,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记住的日子。在中国大地上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国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这个“日子”是值得人们永远记住,是因为( ) 
    A . 武昌起义爆发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 护国战争爆发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0. (2023高二上·宝鸡月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
    A . 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 . 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 . 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 . 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 11. 1911年12月1日,北洋军与革命军达成临时停火协议,该协议说明袁世凯意在( ) 

     一、息战时各守现据界线,彼此不得稍有侵犯、窥探等情;…… 

     五、息战之约,须有驻汉英总领事官画押,为中证人,庶免彼此违背条件,以重公法。” 

    A . 借助时局来扩张自身权势 B . 安定政治局势以建立共和 C . 依赖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压 D . 拖延时间为其称帝做准备
  • 12. “……今所急要者,但以新国民暂时中央机关之所在,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上述内容反映的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建议民国政府定都南京 B . 大革命后期建议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C . 土地革命时期建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 D . 解放战争后期建议新中国定都北平
  • 13. 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如图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誓词。这意味着( )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 

     

     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A . 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195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在城市里统一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或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基层行政组织;居委会的法定性质为“群众自治组织”,但在当时主要作为街道办事处的进一步延伸。这一举措旨在( ) 
    A . 保障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B . 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C . 提高国家的城市治理水平 D . 健全国家的基层法律制度
  • 15. 聂荣臻曾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不只是抗日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它包括民主政治的建设、政权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 ) 
    A .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B . 是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雏形 C . 为从局部建政走向全国执政奠定基础 D . 是民主政治和政权机构改革的试验田
  • 16.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第一部巡视条例,指出巡视的目的在于“使上级党部之一切策略、工作计划和指导能正确的被下级党部(直至支部)接受和执行……帮助下级党部确定正确的政治、组织、工作的路线和一切工作的方法……彻底的改造党的组织”。由此可见,中共当时的巡视( ) 
    A . 突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 B . 促进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 . 深刻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 . 加强对党部的指导与监督
  • 17. 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参加选举去》,画面是工人们拿到自己的选票,准备去投票现场。该年画展示了此时期( ) 

     

    A . 工人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 B . 工人开展工业建设的场景 C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确立 D . 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变化
  • 18. (2024高一下·丰城开学考)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 . 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 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 . 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D .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在吸收八旗制度、草原会盟习俗基础上,实行盟旗制度,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各盟、旗不相统属。统一新疆后,在传统伯克制度基础上,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伯克不能世袭,负责当地民政事务。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设府厅州县,建立保甲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在边地创办学校,发展儒学教育。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举措所体现的治边策略,简析其治边举措的主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边疆治理呈现的新变化,分析边疆治理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四十三)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四十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四十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及发布命令之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三者关系中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机床边、矿井下、田野里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来自课堂、实验室、医院、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军营和边防的解放军代表;来自内蒙古草原、西藏高原、天山脚下和西南边陲的蒙、藏、维、壮、苗等少数民族代表;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摘编自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 
    2. (2) 根据材料二,指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任务。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