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验证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B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比较和酸性强弱 |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pH |
D |
比较和的大小 |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继续滴加几滴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该白色沉淀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
B |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用萃取分液,层呈紫红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与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C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继续加热5min,生成砖红色沉淀 | 蔗糖完全水解 |
D | 取少量实验室保存的固体溶于蒸馏水,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固体样品已经变质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足入量的 SO2 | 红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CH3COONH4溶液和0.1 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 | pH均为7 |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C |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 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 |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2+ I- |
D |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 C2H5OH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块碎瓷片,170℃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硫酸铜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分钟后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溶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蔗糖没有发生水解 |
C | 用c(Fe3+)相同的Fe2(SO4)3和FeCl3溶液,分别清洗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 | 用FeCl3溶液清洗较干净 | Fe3++Ag Ag++Fe2+是可逆反应,且AgCl更难溶于水 |
D | 对于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缩小容器体积 | 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 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 向两支各盛有5mL0.1mol•L-1KMn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0.1mol•L-1H2C2O4和0.01mol•L-1H2C2O4 , 观察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B | 比较NaHSO3溶液中c( )和c(H2SO3)大小 | 在pH试纸上滴2~3滴NaHSO3 溶液,测pH |
C | 验证I-与Fe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0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 |
D | 验证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将溴乙烷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共热并充分振荡,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 溴乙烷没有发生取代反应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煮沸,冷却后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 | 淀粉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
C | 向1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变为红色 | 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D |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集满红棕色气体的集气瓶口,试纸变蓝 | 证明该气体为Br2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 酸性:苯酚>碳酸 |
B | 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 证明有乙烯生成 |
C |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萃取分液,向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I-与Fe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 的硫酸溶液,加热,冷却,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 溶液未变蓝。 | 淀粉完全水解 |
B | 向 溶液中滴入1~2滴 溶液,再加入2滴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 淀,后产生红 褐色沉淀 | 无法判断
|
C | 向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蒸馏水 | 溶液红色变浅 | 溶液中 、 深度均减小 |
D | 取 溶液,加入 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中滴入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和 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选项 | c(H2)/mol/L | c(CO)/mol/L | c(CH3OH)/mol/L |
A | 1.00 | 0.10 | 1.00 |
B | 0.10 | 2.00 | 0.05 |
C | 0.02 | 5.00 | 0.30 |
D | 0.15 | 0.10 | 0.60 |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② | 滴入溶液 | 有黄色沉淀生成 |
③ | 滴入溶液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④ | 滴入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已知: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用于的检验。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取5mL0.1 mol·L-1KI溶液,加入1mL0.1 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 Fe3+与Iˉ反应具有可逆性 |
B |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I)>Ksp(AgCl) |
C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A酸性比HB弱 |
D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 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利于短链烯烃(n≤4)生成的温度范围为(填标号)。
A.373~573K B.573~773K C.773~973K D.973~1173K
②已知反应1的v(正)=k正·p(CO2)·p(H2),v(逆)=k逆·p(CO)·p(H2O),计算1083K时,=[p(CO2)等代表分压)]。
③工业上用分子筛作催化剂,可大大提高C2H4的选择性,已知乙烯的截面直径比分子筛的孔径略小,请解释分子筛能提高C2H4的选择性的原因。
④在碱性环境中电催化还原CO2制乙烯,产生乙烯的电极为极(填“阴”或“阳”),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上述过程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合成甲醇决速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I.合成氨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时间 |
|
|
|
0 | 2.0 | 6.0 | 0 |
2min | 1.6 | ||
5min | 3.0 |
II.合成氨反应可能的微观历程如图所示:
实验:取5mL0.01mol•L-1KI溶液,加入2mL0.01mol•L-1FeCl3溶液(pH=1),溶液呈棕黄色,不再发生变化。
①通过检测出,证实反应A存在限度。
②加入CCl4 , 振荡,平衡向移动。
③除反应A外,还发生反应(写离子方程式),促进Fe3+与I-的反应。
实验:向碘水(含淀粉)中加入酸性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未检出Fe3+。
①甲同学认为加入Ag2SO4溶液可增大Fe2+与I2的反应程度。甲同学依据的原理是。
查阅资料:3I2+3H2O5HI+HIO3
Ksp(AgI)=8.5×10-17、Ksp(AgIO3)=3.2×10-8(微溶)
实验验证:
①Ⅱ中KI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检验、比较沉淀a、b的成分,可明确Ag2SO4的作用。
该异构化反应的 , 使用催化剂(选填“能”“不能”)改变该反应的。
中键的键能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