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 1. (2023七下·新民期末)  隋朝时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等等,终于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这主要说明了大运河(  )
    A .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 .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2. (2024七下·榆树月考) 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科举制 C . 世袭制 D . 九品中正制
  • 3. (2024七下·宽城期末)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 . 中外交往繁盛 B . 政治制度完善 C . 民族关系和睦 D . 南北交流加强
  • 4. (2023七下·新民期末)  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如图图片货币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bca B . abc C . cba D . bac
  • 5. (2024七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 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 .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 .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 .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 . 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 6. (2023七下·新民期末) 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
    A .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 .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 . 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 . 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 7. (2023七下·新民期末)  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贸易场所被称为榷场。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这表明辽宋之间(  )
    A . 政治关系稳定 B . 边界贸易活跃 C . 文化交流频繁 D . 军事冲突加剧
  • 8. (2024七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他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他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 9. (2023七下·新民期末)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 .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 .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 10. (2023七下·新民期末)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D . 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 11. (2023七下·新民期末)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厂卫机构的设立、八股取士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封建统治的腐朽 B .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 皇权统治的强化 D . 文化专制的加强
  • 12. (2023七下·新民期末)  中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将下列机构与对应的地区连接正确的是(  ) 

    ①澎湖巡检司 

    ②宣政院 

    ③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西域 

    b.西藏 

    c.台湾

    A . ①——b ②——a ③——c B . ①——a ②——c ③——b C . ①——c ②—b ③——a D . ①——c ②——a ③——b
  • 13. (2023七下·喀什期末)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游 C . 郑和下西洋 D . 鉴真东渡
  • 14. (2024七下·宣城期末) 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    )
    A . 文化专制加强 B .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C . 科举制的创立 D . 儒家学说地位提高
  • 15. (2023七下·新民期末)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这有利于(  )
    A . 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B .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 16. (2023七下·新民期末)  如图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加强联系与管辖。将下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朝代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a ②——b ③——c B . ①——b  ②——c ③——a C . ①——c ②——a ③——b D . ①——a  ②——c ③——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 17. (2023七下·新民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如果没有唐初以来百余年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唐玄宗是无法成为盛世之君的。他深知“治民必先治吏”的道理,罢免了大量中宗时期通过特殊关系委任的官员。还屡次下诏限制土地买卖,大力发展生产。他的杰出之处还在于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正确的选择。 

    ——摘编自阎守诚《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材料三: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 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遗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四: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地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学习知识。学成后的留学人员一批一批地返回日本,在日本全面推行以唐朝为样本的改革,建设“律令制”国家,大起唐式伽蓝 , 以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为代表,八九世纪的日本简直就是唐朝的翻版。 

    ——选自《遣唐使与学问僧》注:①伽蓝:佛寺。

    1. (1)  写出材料一中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名称,并概括其出现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4. (4)  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 18. (2023七下·新民期末)  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四:“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1. (1)  请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率领这两支舰队的人物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三、四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怎样的政策?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19. (2023七下·新民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他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材料三: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亦被开垦出来,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阴雨,沙随水落,倾注而下,阻塞河道。“ 

    材料四:明末以来,由于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亵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朱元璋是如何解决君相之争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2. (2)  材料二描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写出两点即可)
    4. (4)  材料四着重强调的是清朝哪一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