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 (2024七下·徐闻期末) 据《隋书·食货志》记载,597年,全国人口增长,京师和地方的仓库堆满财物,新上缴的赋税无法存储,只能堆积在走廊上。隋文帝杨坚因此免除了这一年的地丁税,以赏赐百姓。材料反映出(  )
    A . 隋炀帝耗费大量财力 B . 隋朝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C . 隋大肆征收百姓赋税 D . 隋文帝以身作则节俭治国
  • 2. (2024七下·吉安期末)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隋在运河沿线种植柳树,“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然而,“海内财力此时竭……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作者评论道:“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 营建东都 B . 隋统一战争 C . 安史之乱 D . 隋炀帝暴政
  • 3.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图是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的梳理,请据此将“演变趋势”部分补充完整(  )

    A . 官吏选拔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B . 重文轻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C . 血缘和门第观念完全被摈弃 D .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趋于停滞
  • 4. (2024七下·仙桃月考)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根据下列年代尺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 B . 649-713年是武则天的专权时期 C . 741年是唐朝的转折点 D . 627-741年间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 5. (2023七下·深圳期末) 表1中的材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文献资料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实物资料

    表1

    A . 农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发达 B . 社会经济繁荣,物质文明丰富 C .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 . 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 6.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下列选项中史事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史事

    史论

    A.陈胜、吴广起义

    首次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

    B.黄巾军起义

    具有首创精神的农民起义

    C.隋末农民起义

    被藩镇联合镇压的大规模起义

    D.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六下·泰山期末) 诗歌是时代特征的折射,唐朝诗人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的“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元稹《法曲》中的“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都折射出唐朝的(  )
    A . 民族交往交融 B . 女子地位较高 C . 经济高度繁荣 D . 音乐艺术多彩
  • 8. (2024七上·宜春月考)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  )
    A . 海外贸易繁荣 B . 水陆交通发达 C . 经济文化领先 D . 民族关系和睦
  • 9. (2024·从江模拟) 下图是颜真卿于758年写下的《祭侄文稿》(局部),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文中的“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指的是(  )

    A . 李渊反隋 B . 安史之乱 C . 朱温灭唐 D . 黄巢起义
  • 10. (2024七下·徐闻期末)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其中有文书载:“……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这些文书反映了唐朝(  )
    A . 女性生活奢靡 B . 提倡婚姻自由 C . 社会风气开放 D . 实现男女平等
  • 11.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图是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的形势图,据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是(  )

    A . 藩镇割据严重 B . 北方战事不断 C . 南方经济发展 D . 逐步走向统一
  • 12. (2024七下·徐闻期末) 宋代文人辈出,下表是部分文人所任官职列表,此表可用来说明宋朝(  )                                                                                                                                                  

    姓名

    曾任官职

    职权范围

    范仲淹

    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负责边防

    晏珠

    枢密使

    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

    枢密副使

    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 .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B . 盛行尚武轻文的风气 C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 . 文人掌握国家军事权
  • 13.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探究“王安石变法”,下列材料中适合选用的是(  )
    A . 北宋时期形势图(111年) B . 澶渊之盟的考古资料 C . 西夏与北宋历次战争列表 D . 司马光对改革的评论
  • 14.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宋史》记载:“自景德(宋真宗年号,景德元年是1004年)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安康,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 . 澶渊之盟 B . 宋夏和议 C . 岳飞抗金 D . 绍兴和议
  • 15. (2024七下·东坡月考) 《中国通史简编》载:“岳飞死后,韩世忠(南宋名将)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兵事,幸得保全生命。……绍兴十二年正月和议成功,划定以淮水中流为界。”据此可知(  )
    A . 北宋与辽议和,以淮水为界 B . 宋军不敌金军,韩世忠休战 C . 宋金达成和议,金向宋称臣 D . 南宋与金和议,以淮水为界
  • 16.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出南宋统治者(  )
    A . 立志收复中原 B . 大力发展经济 C . 满足偏安江南 D . 一心与金求和
  • 17. (2024七下·新城期中)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也逐渐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据此可知宋朝(  )
    A .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B . 生产技术得到革新 C . 粮食作物有了较大发展 D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 18. (2024七下·翔安期中) 宋朝时出现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这体现出宋朝(  )
    A . 商业贸易十分发达 B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 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D . 绘画技巧丰富多样
  • 19. (2024七下·八步期末) 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元昊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20. (2024七下·西山期末)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②—③—④
  • 21.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在深圳蛇口赤湾山文天祥纪念公园的山顶上,人们可以远眺珠江口的零丁洋。当年文天祥被俘经过零丁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
    A . 金灭北宋 B . 西夏灭亡 C . 元灭南宋 D . 元朝灭亡
  • 22. (2023七下·深圳期末) 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该机构的名称及设立朝代是(  )
    A . 安西都护府唐朝 B . 驻藏大臣宋朝 C . 宣政院元朝 D . 伊犁将军清朝
  • 23. (2024九下·从江模拟) 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济南的著名词人,人称“济南二安”。一位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另一位是南宋的男词人,词风豪放,体现报国情怀,他们是(  )
    A . 李清照、辛弃疾 B . 柳永、辛弃疾 C . 李清照、苏轼 D . 关汉卿、苏轼
  • 24.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古墟的美育研学基地有一处“字信体验馆”。馆内没立了印刷术体验区,参与者可以体验“雕版刻章”、“活字印刷”等项目,该活动有助于人们了解(  )
    A . 隋唐时期的教育发展 B . 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 C .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 D . 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
  • 25.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记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能从侧面印证宋代(  )
    A . 重视过元宵节 B . 已经使用火药 C . 市民阶层壮大 D . 商品经济繁荣
  • 26.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下表所示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A . 海外贸易繁荣 B . 技术发明高超 C . 监察体系完善 D . 中外交通发达
  • 27.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中国的不少城市都有城隍庙。明太祖登基后,曾下诏加封天下城隍,使得城隍信仰制度化。他曾说过:“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 鼓励民间信仰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维护明朝统治 D . 加强君主专制
  • 28. (2023七下·深圳期末) 2022年10月,中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海发现一艘古代沉船。考古工作者鉴定为明代沉船,当时从中国驶向外国,其中载满瓷器。这一发现,可以证明,在明代(  )
    A . 瓷器依然是中外贸易重要商品 B . 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 . 造船技术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D . 超载造成海运事故发生
  • 29.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明代闽商陈振龙将甘薯引种到福建,后人有诗评论道:“万历番茄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这体现出引种甘薯最直接的作用是(  )
    A . 带来了农产品商品化 B .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C . 促进了粮食产量提高 D . 改变了明朝经济结构
  • 30.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七年级某同学在台州参观历史人物故居时,看到两副对联:“名播千秋昭典籍,身经百战著勋功。”和“荡彼倭夷靖海宇,保吾黎庶泽椒江。”据你推测,这一故居的主人应该是(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郑和 D . 郑成功
  • 31.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中国的农书在宋元明时期不断东传日本,促使大量日本学者从事农学研究,并著书立说。其中有一本书首卷总论土壤、耕作、种子、施肥、收贮、水利,其余九卷分述五谷、蔬菜野菜、花果、经济林木、畜禽、药材、养生等。该书最有可能借鉴了(  )
    A . 《梦溪笔谈》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32. (2024七下·开州期末) 明朝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时,则有诗云:“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冈是九边”,该诗生动描绘了当时长城南北和平发展的局面。这一变化体现出(  )
    A . 清朝长城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 B . 长城的民族交往纽带作用加强 C . 清朝没有边疆防御的军事压力 D . 边防压力是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 33.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子,深受宠爱,据载他获赐“庄田至四万顷”,而且“日有奉,月有进,所得珍宝不可胜计”。李白成俘获他以后怒斥道:“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分发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据此材料可知,农民军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众不堪重负 B . 自然灾害频发 C . 阶级矛盾尖锐 D . 财政危机深重
  • 34. (2024七下·开州期末) 如表所示,不同的时代塑造了多种不同的郑成功形象。这表明(  )                                                                                                                                                                          

    时代

    郑成功形象

    明末清初

    富有神话色彩的抗清英雄

    清朝早期

    叛国者、海贼

    清末

    为笼络台湾人,被宣传为“忠义典范”

    日据台湾时期

    开台始粗、拥有日本血统的英雄郑成功

    20世纪后

    民族英雄郑成功

    A . 无法做到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B . 时代背景会影响历史人物评价 C . 时代变迁使历史研究丧失意义 D . 官方的人物评价不能反映历史
  • 35.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在西藏历史上,转世活佛往往由护法喇嘛作法降神祷问指定,一些上层贵族或大喇嘛乘机操纵宗教大权,为此,乾隆时规定,转世灵童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制度来确认,这一规定旨在(  )
    A . 明确驻藏大臣的地位 B . 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 . 保证宗教活动神圣性 D . 强化西藏政教合一体制
  • 36.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历史地理学家利用历史信息绘制了下面两个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题。

    图1                                                                                                          图2

    1. (1) 如图1所示,苏州附近出现了规模可观的“都市圈”。借此可以研究(  )
      A . 太湖流域工商业的发展 B . 苏州成为全国大都市的过程 C .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方法 D . 古代城市发展规划的超前性
    2. (2) 通过观察图2中太湖湖岸线的变化,发现太湖的面积越来越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 太湖流域出现大量水上城市 B . 太湖流域的气候越来越干燥 C . 人口增长带来人地矛盾突出 D . 过度使用带来水资源的匮乏
  • 37. (2024六下·泰山期末)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形式,它是上奏者与皇帝之间的私人信件。雍正曾反复强调奏折的保密性“密之一字,最为紧要,不可令一人知之”,“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这体现出清朝(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地方权力的削减 C . 行政效率的提高 D . 思想控制的加强
  • 38. (2024七下·连江期末) 由于合法、公开的海外贸易不被允许,东南沿海人民生活无着,就开始冒险走私。单个力量薄弱,结帮合伙,于是闽、浙、粤三省逐渐兴起了海盗。上述材料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
    A . 出现的原因 B . 造成的影响 C . 积极的作用 D . 有限的成效
  • 39. (2024·霞山模拟) 《红楼梦》塑造了丫鬟晴雯的形象,她没有受到过任何文化教育,当别人拿着太太们的赏赐向大家炫耀时,她刚烈地说:“一样这屋里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一情节反映出当时(  )
    A . 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B . 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 C .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 政治批判的色彩浓烈
二、综合运用题,共三小题,41题16分,42题14分,43题10分,共40分。
  • 40. (2023七下·深圳期末)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某校七年级学生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为主题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小钱币,大历史——互鉴】

    材料一:

      图1

    【千帆起,历史续——交流】

    材料二:

      图2 图3 图4

    【大时代,新篇章——发展】

    材料三:2023年6月7日至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6“中外交流”部分所示货币反映的历史信息,据图1“民族交融”部分所示货币分析,促使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共同因素, 
    2. (2) 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图2,结合时代特点分析“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目的,图3是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技术原因,观察图4,“郑和宝船”是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制作的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模型,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分别从中国吸收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两个角度列举)。
    4. (4) 深圳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发生地和桥头堡。作为深圳学子,你能为“文明交流,互鉴发展”作出哪些贡献?
  • 41. (2023七下·深圳期末)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边疆的管辖与治理】

    材料二:(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汪大渊《岛夷志略》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城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基于现代中国版图,指出与汉、唐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何拓展?列举清朝管理新疆的措施,并分析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的机构,并说明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
    3. (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具有鲜明特色,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特色”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 42.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戏曲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

    关系

    原始社会

    原始歌舞

    天然场所(如苑丘)

    原始歌舞的全民表演区与观众区未分化

    戏曲借原始宗教反映于剧场

    巫祝

    祭坛

    天然场所

    表演区与观众区开始分化

    春秋战国

    俳优(大多为奴隶表演)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

    殿庭中坐席

    戏曲的贵族化趋势,表演进入人工建筑

    戏曲借等级观念反映于剧场

    汉魏

    百戏(歌舞杂技的融合)

    殿庭、广场

    坐席,帐篷

    戏曲进一步贵族化,观众区抬起

    隋唐

    多民族融合的歌舞剧

    歌台、舞台、乐棚

    戏场、变场

    戏曲的市民化趋势明显、表演区抬起,观众区抬起

    戏曲借市民文化反映于剧场

    宋元

    元曲、杂剧、散曲、南戏

    舞亭、乐亭

    瓦子(瓦舍)、勾栏

    戏曲进一步市民化,表演台加上屋顶;戏曲市民化得到较大发展,表演区和观众区的建筑一体化出现,后台雏形出现

    戏曲与剧场的直接相互促进

    地方戏剧

    逐渐专业化的戏台

    宗祠、会馆

    戏曲表演的复杂程度提高,前台加宽,后台加大,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戏曲与剧场进一步相互促进

    昆曲、京剧

    大型宫廷戏台

    宗祠、会馆、戏园、庭院

    戏曲得到皇家重视,并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城市中出现室内空间完整的剧场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万丰粤剧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万丰社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传承,2019年被选定为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万丰粤剧平时在万丰广场演出,每遇祭祀、喜庆、宗族活动时,万丰粤剧团都搭台唱戏“万丰粤剧”传承人潘强恩接受采访时说:“像很多传统文化一样,粤剧的土壤在不断地萎缩。年轻人更关注的是电影、电视等文化形式。戏剧必须要有新气象,推出新作品、好作品。”

    ——《宝安日报》:《万丰粤剧用艺术浸染乡邻》(2019年1月)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的剧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出现明显市民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为新时代戏曲的传承出谋划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