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 |
太宗贞观 十三年 |
高宗永徽 元年 |
武周神龙 元年 |
玄宗开元 二十八年 |
玄宗天宝 十三年 |
200 |
304 |
380 |
615 |
841 |
906.9 |
①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②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密切
③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④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
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情况表
政权 |
战 |
和 |
北宋与辽 |
960—1005年,40余年 |
100多年 |
北宋与西夏 |
1038—1044年,不到10年 |
100多年 |
北宋与金 |
1125—1127年,2年左右 |
0年 |
南宋与金 |
1127—1141年,大致14年 |
近100年 |
观点 |
观点来源 |
维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
宋真宗《北征回銮诗》 |
以屈辱换取苟安 |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
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
历史学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
①赐予西藏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击败沙俄入侵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 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做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郑和像 | 戚继光像 | 郑成功像 |
材料一:明代和清代前期,玉米和番薯从国外引进并推广。玉米比较耐旱、适应性强,使得大量山地、旱地、贫瘠之地得到开发和利用。番薯的亩产虽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要比稻、麦高的多。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部分)
朝代 |
秦汉 |
唐 |
宋 |
明 |
清朝中期 |
亩产(斤) |
264 |
334 |
309 |
346 |
367 |
清朝中期人均耕地数量变化
年份 |
1753年 |
1766年 |
1784年 |
1812年 |
人均耕地(亩) |
5.31 |
4.98 |
3.53 |
2.91 |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等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传统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在商贸活动中出现晋商等商帮,经营范围包括粮食、食盐、绸缎、放贷和存款等。自清中期开始,清政府规定在对外贸易中,海上只有广州一口通商,陆上则在恰克图(注:恰克图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进行贸易,还对外商活动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限制。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1750—186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注:制造业包括手工业)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
英国 |
1.9 |
4.3 |
9.5 |
19.8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整理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
朝代 |
主要措施 |
隋朝 |
A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唐朝 |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
宋朝 |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
明朝 |
考生解释题目,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
清朝 |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 |
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简表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