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八下·大埔期末)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集中体现。1949年底,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源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2. (2023八下·大埔期末) 宋庆龄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  )
    A . 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 B .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 . 全体人民拥有选举权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3. (2023八下·大埔期末)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说,“任何研究军事的人都不会想到,刚打完内战,喘息未定,主要靠缴获国民党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人民解放军居然敢和一支有核武器的现代化军队作战。……尽管战争打完后中国已是筋疲力尽,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基辛格评论的“战争”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
  • 4.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  )
    A . 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B .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 C . 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 D . 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
  • 5. (2023八下·大埔期末)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 D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6. (2023八下·大埔期末)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 156 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右图是这一时期 156 项工程的分布情况,可反映出(  )

    A . 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 .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 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D . 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 7. (2023八下·大埔期末)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农轻重”均衡发展 B .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D .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8. (2023八下·大埔期末)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 . 忘我奉献 B . 乐于助人 C . 严守纪律 D . 生命至上
  • 9. (2023八下·大埔期末)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等形式,大力宣传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这些宣传(  )
    A . 表明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B . 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C . 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营造了氛围 D . 说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 10. (2024·柳州模拟) 根据下列饼状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中国(     )

    A .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完成 C .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1. (2024八下·临湘期末) 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 . 雷锋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 12. (2023八下·大埔期末) 温州人朱永贵在口述某一事件时说道:“……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刺激着,铁门栓、锄头、秤砣、秤钩,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该口述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B . 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 积极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D . 为工业化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 13. (2024·池州模拟)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 经济建设的发展 C . 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4. (2023九上·广东开学考) 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5. (2023八下·大埔期末)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C . 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 16. (2023八下·大埔期末)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该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国有企业对部分商品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调控。这一举措(  )
    A . 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B . 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原则 C . 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D . 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7.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广东考察,此举被解读为体现了中共中央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而在20世纪90年代,垂暮之年的邓小平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是(  )
    A . 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 重点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2023八下·大埔期末) 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C .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 19. (2023八下·大埔期末)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 . 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20. (2023八下·大埔期末)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 追求民族独立 B . 建立新中国 C . 为人民谋幸福 D . 实行改革开放
  • 21.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19年起,“粤省事”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覆盖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这体现了政府致力于促进(  )
    A . 民族共同繁荣 B . 经济特区发展 C . 地区人口流动 D . 国际文化交流
  • 22.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19年2月正式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更好拓展港澳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国家的向心力。此纲要(  )
    A . 反映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容 C . 发挥政治协商的功能 D . 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3. (2023八下·大埔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  )
    A . 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 . 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C . 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 .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 24. (2024八下·潮南月考)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开战至今,两国的战事已持续一年有余。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就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 . 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 . 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 . 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 25.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22年2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历史性握手”指的是(  )
    A . 中美的“乒乓外交” B . 基辛格秘密地访问中国 C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6. (2024八下·从江月考) 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 .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 . 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 .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 27. (2023八下·大埔期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向往飞向太空,遨游宇宙。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 . 神舟一号 B . 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十三号
  • 28.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22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给同学们展示科技发展的魅力。这堂课的开播主要得益于(  )
    A . 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 . 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 . 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 . 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 29. (2023八下·大埔期末) 如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 . 文化教育进步 B . 经济快速发展 C . 社会保障提高 D . 饮食结构优化
  • 30.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而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
    A . 恐怖主义问题 B . 贫富分化问题 C . 环境恶化问题 D . 毒品泛滥问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八下·大埔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材料二 “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至少3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至少3点)
  • 32. (2023八下·大埔期末) 城市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十而立,蓄势待发。党中央从决定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始,就决心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如果海南岛更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80年8月,深圳正式被中央宣布为经济特区,这使其成为我国体制的试验场和引进外国的资金及管理经验的窗口。深圳毗邻香港,与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海面相连、陆路相接,互利互惠促进了两地的繁荣。深圳最吸引眼球的产业巨头还是IT巨头腾讯和华为,这两家公司毫无疑问是国内同行业的标杆。

     ——摘编自新浪网

    材料三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特区后,深圳建设者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短时间内,浦东发展成为国家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党中央“决心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被誉为“体制改革试验场”的原因。(至少3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深圳与浦东发展历程的相同特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 33. (2023八下·大埔期末)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实力的竞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总理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材料三 中国倡导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欧洲时报》

    材料四 ……这个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美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工具。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伤害,也加剧了美国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对美国亚裔群体造成严重损害。我们敦促美方倾听美各界的正义呼声,切实纠正错误,停止干扰中美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2021年9月14日外交部赵立坚答记者问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指的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两件外交上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倡导的理念是什么?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更多的成就,请任举两例。
    4. (4) 根据材料四,面对美方的蓄意挑衅,中方能作出正面回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