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卷答题栏内。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3八下·建平期末) 2019年9月,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了名为《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以下展厅中,应该重点参观的是( )
    A . 进驻香山 B . 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 C . 新中国筹建 D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 2.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3.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
    A .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 C . 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 . 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
  • 4.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至此,我国( )
    A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B . 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 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 5. (2023八下·建平期末) 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新中国政权的巩固”,需要选用资料。他们可以从以下选项中选用的资料是( )

    ①油画:《黄继光》《邱少云》②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③照片:《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6. (2023·广州模拟)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我的幸福年代》。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 )
    A .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B .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7.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他许下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病危时,他留下遗言:“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他就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 )
    A . 蒋道平 B . 钱学森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 8. (2024八下·紫金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9. (2023八下·建平期末) 时间轴的制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时期。图2中②所属历史时期是( )

    A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0.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西方新闻界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一周( )
    A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 11. (2023八下·建平期末) “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 .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 . 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 . 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 . 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 12.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未完成的一篇文章简介。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文章标题应该是( )

    A . 西部大开发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 . 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 13. (2023八下·建平期末)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强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这反映出我国坚持和完善( )
    A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C . “一带一路”建设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2024八下·太原期末) 1979年4月,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随后中央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A . 厦门、深圳、珠海 B . 深圳、珠海、汕头 C . 深圳、厦门、海南 D . 海南、珠海、厦门
  • 15. (2023八下·建平期末)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土四大 D . 中共士五大
  • 16.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增进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联系,提升云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云南区位优势转化,进一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回顾历史,我国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 17.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79年,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1987年,3万名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到40余万次
    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
    上表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
    A . 两岸同胞长期隔绝 B . 两岸达成“三通”协议 C . 两岸平等协商谈判 D . 两岸民众交往日益密切
  • 18.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交付战斗力,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而奋斗”————我国第三艘“福建舰”舰身悬挂的这条横幅,醒目而壮观。2023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74岁生日。70多年来,那支从白马庙走来的小小舰队,已发展成多兵种合成的“海上长城”。回顾历史,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 . 华东军区海军 B . 东海舰队 C . 南海舰队 D . 北海舰队
  • 19. (2023八下·建平期末) 当前台湾政局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两岸关系怎么走是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没有“九二共识”何以“点亮台湾”。“九二共识”是指(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 20. (2023八下·建平期末) “1971-2021年,50年,镌刻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生深刻位移、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铿锵足迹。”材料中“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大外交胜利指的是( )
    A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 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 21. (2024八下·市南区期末)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两个历史事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完成了拨乱反正 C . 为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D . 深化了体制改革
  • 22. (2023八下·建平期末)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3. (2023八下·建平期末)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一扫阴霾,蓬勃发展。他的作品《红高梁》被搬上荧幕,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他的作品开始被外国人熟知,后来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 )
    A . 茅盾 B . 沈从文 C . 路遥 D . 莫言
  • 24.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人们出去游玩、吃饭喜欢发朋友圈,付款时用二维码扫一扫。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源于( )
    A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B .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C .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 .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25. (2024八下·沈河期末)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可以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 . 人物传记《邓小平传》 C . 油画《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在广东》 D . 邓小平遗留下来的手稿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6分,29题10分,共50分)
  • 26. (2023八下·建平期末)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群众队伍经主席台附近走出会场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入云霄。毛主席在扩音机前大声地回答着:“同志们万岁!”毛主席伸出身子一薄地向群众招手,群众则欢呼鼓掌,手舞足蹈,热情洋溢,不能自己。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

    材料二:“一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践力同心,艰苦奋斗,秉承独立自主精神同时积极学习和利用国外经验和资源,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据李扬、武力《从“一五”计划看党的战略远见》

    材料三:表4 1956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情况统计表(部分)

      1956年 1978年 2012年 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 1030.7亿元 3678.7亿元 539000亿元 1143000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66元 385元 39771元 80976元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1. (1) 材料一报道的这一典礼是为庆祝哪一重大事件而举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五”计划期间“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基础”的两项建设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6年底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哪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认识。
  • 27. (2023八下·建平期末)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

    新中国成立前 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旧西藏,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受到人身和精神控制
    1951年5月23日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向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前景
    1961年下半年 西藏各地方开始实行普选,翻身解放的农奴第一次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享有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权利
    1965年9月 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顺利召开,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据王彦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西戴的成功实践》整理

    材料二:全民讨论进行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人有1亿五千多万人(当时全国人口只有五化人)。按各省、市所报,宪法起草委员会统计的纯对数字为152387987人,还不包括全国各省、市、县部分人大596万多参与讨论的代表。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计138万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将这些意见编辑成了25大本。

    ——据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而且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制定了保障、规范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有关法律,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港人治港”实践。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就没有香港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就没有香港民主的实践。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节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与西藏地区历史性跨越相关的重大史事。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这部宪法确立了哪一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推动香港民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还在哪一地区得到成功实践?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认识。
  • 28. (2023八下·建平期末)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为了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围绕“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开展了一次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方法一:阅读文献

    材料一

        新中国的政府愿与一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要求各国“互相尊重和互利、互不侵略、互相尊重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的决议》

    方法二:叙述史事

    材料二

    图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____

    1.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__”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