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
B |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
C |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 , 振荡,观察现象 |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
D |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 取 乙醇,加入 浓硫酸、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4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溴水中 | 若溴水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
B | 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 | 取少量样品,加入 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 溶液 | 若有紫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 |
C |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 | 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 蒸馏水 | 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 ;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 |
D | 探究 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 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
实验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① |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
② | 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
③ | 加入少量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
④ | 加入适量NaClO溶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检验火柴头中氯元素 | 取火柴头浸泡液于试管中,加入NaNO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
B | 检验加碘盐中存在的KIO3 | 取一定量的食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NaHSO3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 溶液呈蓝色,说明食盐中存在KIO3 |
C | 证明氯气可溶于水 | 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 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气可溶于水 |
D | 探究铝的配合物的生成 | 向1mL 0.5mol·L-1的氯化铝溶液中加入2mL NaF饱和溶液,再加入1mL 3mol·L-1氨水溶液 | 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铝离子与氟离子形成了配合物 |
序号 |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 | 与反应后的溶液 | 与混合溶液 | |
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 |
A | B | C | D | |
实验 | 溶液滴入溶液中 | 通入溶液中 | 溶液滴入浊液中 | 铜丝加热后,伸入无水乙醇中 |
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 | 先变黑,后重新变为红色 |
实验 | 操作和现象 |
Ⅰ | 向溴水中滴加少量 , 振荡,层显橙色 |
Ⅱ | 向碘水中滴加少量 , 振荡,层显紫色 |
Ⅲ | 向、的混合液中加入。滴加氯水,振荡后层显紫色;再滴加氯水,振荡后紫色褪去;继续滴加氯水,振荡后层变为橙色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木炭,产生红棕色气体 | 红棕色的NO2一定是由木炭和浓硝酸的反应生成的 |
B |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C |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D |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Ksp(AgI) |
实验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1 | 测得0.1mol·L−1Na2C2O4溶液的pH≈8.4 |
2 | 向0.2mol·L−1Na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ol·L−1盐酸,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5.5 |
3 | 向0.1mol·L−1Na2C2O4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仍为无色 |
4 | 向0.1mol·L−1Na2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现象或操作 | 结论 | |
A |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 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
B | 将H2O2溶液滴加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 H2O2具有氧化性 |
C | 常温下将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浓硝酸比稀硝酸反应更剧烈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D | 向碘水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选项 | 叙述I | 叙述Ⅱ |
A | 硝基苯的沸点比苯的沸点高 | 硝基苯和苯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
B |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 乙二酸具有酸性 |
C | Na2S 还原性强 | Na2S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
D | 酸性:HCl>H2S | 非金属性:Cl>S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 在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外壳腐蚀 |
B |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
C |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 铜绿在空气中受热分解能得到铜单质 |
D | 有漂白性 | 能使酸性 溶液褪色 |
选项 | 实验目的 | X中试剂 | Y中试剂 |
A | 用Na2SO3和浓硫酸制取、收集纯净干燥的SO2 , 并验证其漂白性 | 品红溶液 | 浓硫酸 |
B | 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 | 水 | 浓硫酸 |
C | 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收集CO2、并验证酸性H2CO3> HClO | 饱和Na2CO3溶液 | Ca(ClO)2溶液 |
D |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 饱和食盐水 | 浓硫酸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将 SO2 通入 AgNO3 溶液(pH=5)中,得到无色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
② 取洗涤后的沉淀 B,加入 3 mol/L HNO3 , 产生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③ 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 BaCl2 溶液,未出现 白色沉淀。
已知:ⅰ.经分析,沉淀 B 可能为 Ag2SO3、Ag2SO4 或二者混合物
ⅱ.Ag2SO4 微溶于水,Ag2SO3 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提出假设 稀释 溶液或改变 浓度, 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 的 和 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 ,记录数据。
序号 |
|||||
Ⅰ |
40.00 |
/ |
/ |
0 |
2.86 |
Ⅱ |
4.00 |
/ |
36.00 |
0 |
3.36 |
… |
|||||
Ⅶ |
4.00 |
a |
b |
3∶4 |
4.53 |
Ⅷ |
4.00 |
4.00 |
32.00 |
1∶1 |
4.65 |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 , 。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 溶液,电离平衡(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
③由实验Ⅱ~VIII可知,增大 浓度,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 配制的溶液中, 的值等于 的 。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VIII中 与资料数据 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 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ⅰ)移取 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 ,则该 溶液的浓度为 。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ⅱ)用上述 溶液和 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 与 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Ⅰ |
移取 溶液,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溶液 |
Ⅱ |
,测得溶液的pH为4.76 |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I.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II.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III.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H2O2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IV.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V.蒸馏水洗涤沉淀。
VI.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 |
溶液1(1mL) |
溶液2(10mL) |
现象 |
A |
0.1mol·L-1 FeCl3溶液 |
SO2的饱和溶液 |
溶液1与溶液2混合后,实验A、B、C所得溶液红色依次加深 |
B |
0.1mol·L-1 FeCl3溶液 |
SO2的饱和溶液,用NaOH固体调 pH=5.0 |
|
C |
0.1mol·L-1 FeCl3溶液 |
|
将上述实验补充完整。
序号 |
实验a |
实验b |
方案 |
5mL酸化的0.1mol·L-1 FeCl3与2mL 0.1mol·L-1 Na2SO3混合得红色溶液,测得pH=1.7 |
5mL酸化的0.1mol·L-1 FeCl3与2mL 0.1mol·L-1 Na2SO3混合得红色溶液,加几滴浓盐酸,调pH=1.3 |
现象 |
放置10分钟后,溶液红色均褪去,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经检验,褪色后的溶液中均存在Fe2+。 |
探究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的原因:
i.甲认为pH降低,有利于Fe3+氧化 , 导致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
①从电极反应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还原反应为:Fe3++e-=Fe2+氧化反应为:。
②已知上述实验条件下pH对Fe3+的氧化性几乎没有影响。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判断pH对还原性的影响是(填“增强”或“减弱”)。
③通过理论分析,甲认为其猜测(填“成立”或“不成立”),并进一步实验,获得了证据。实验方案为:反应相同时间,分别取实验a和b中的溶液,检测浓度(填离子符号),比较其大小关系。
ii.乙猜测pH降低,有利于氧化 , 导致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
④将乙的假设补充完整(填化学式)。
⑤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取10mL 0.1mol·L-1 Na2SO3溶液加硫酸调pH=1.7,用KMnO4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1。另取一份相同的溶液放置10分钟后,再用KMnO4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2.前后差值(V1-V2)为ΔVa。用同样的方法对10mL 0.1mol·L-1 Na2SO3(含H2SO4)pH=1.3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前后体积差值为ΔVb。
经对比可知,ΔVa>△Vb ,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 操作 | E(甲组) | F(乙组) |
I | 取少量产物,加入稀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II | 取步骤I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无明显变化 |
III | 向步骤II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 红色变深 | 溶液变红 |
①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实验结论:E为X3O4(X表示形成化合物M的一种元素),F为(填化学式)。
②乙组实验中,步骤III中溶液由无色变红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通过交流、讨论,有人认为E中除X3O4外还可能含单质X,判断的理由是。
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
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水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相关工作于2021年9月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实现 “从0到1”的突破。
①烟尘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利用如上图装置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出现黑色的Pd(钯)沉淀,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化合物X难溶于水;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气体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E在标况下的密度为0.76g/L,固体C呈紫红色。
请回答:
NH +ClO-→N2+Cl-+H2O+H+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
①X的化学式是,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已知:固体B是一种单质,气体E、F都是G和另外一种气体组成。
请回答:
组成A的四种元素是,气体E是。
SO2通入 溶液中,得到无色酸性溶液和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①写出 与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已知饱和 溶液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
从 溶液中获得 晶体的操作步骤为:减压蒸发结晶→→→ 干燥,得到成品。(选择合适的操作编号填空)
A.冷却到室温后,过滤 B.趁热过滤 C.常温洗涤 D.冰水洗涤 E. 的温水洗涤采用减压蒸发的原因是。
装置D的用途是。
(包括使用时段与内容)。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甲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此钠盐为(填化学式)。
①N2H4的电子式是。
②理论上,1molN2H4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固体质量是g。
③向所得母液中加入烧碱,得到的两种物质可分别返回 、工序中循环使用。
。利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直接精炼银锭。
进行探究,并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查阅资料得知:三草酸合铁酸钾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含有 CO和 CO2)。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学式)。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 CO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 B中的残留物含有 FeO和 Fe2O3
①将装置B中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置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 H2SO4 酸化,xmol• 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 KI—淀粉溶液,充分反应后,用y mol• L-1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V mL(已知I2+2S2O32- =2I-+S4O62- )。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ⅰ.称取 5 g 莫尔盐[(NH4)2 Fe(SO4)2·6H2O],用 15 mL 水和几滴 3 mol/L H2SO4 溶液 充分溶解,再加入 25 mL 饱和 H2C2O4 溶液,加热至沸,生成黄色沉淀
ⅱ.将沉淀洗涤至中性,加入 10 mL 饱和 K2C2O4 溶液,水浴加热至 40℃,边搅拌边 缓慢滴加 H2O2 溶液,沉淀逐渐变为红褐色;
ⅲ.将混合物煮沸 30 s,加入 8 mL 饱和 H2C2O4 溶液,红褐色沉淀溶解,趁热过滤, 滤液冷却后,析出翠绿色晶体,过滤、干燥。
Ⅱ.测定产品中铁的含量
ⅳ.称量 x g 制得的样品,加水溶解,并加入稀 H2SO4 酸化,再滴入 y mol/L KMnO4溶液使其恰好反应;
ⅴ.向ⅳ的溶液中加入过量 Zn 粉,反应完全后,弃去不溶物,向溶液中加入稀 H2SO4酸化,用 y mol/L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 溶液 z mL。
已知:H2C2O4 为二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6 FeC2O4·2H2O ++= 4 [Fe(C2O4)3]3- + 2 Fe(OH)3↓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