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或操作 | |
A |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
B |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
C |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
D |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
a中反应 |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 |
A | 浓分解生成 | 淀粉溶液变蓝 |
B | 与浓生成 | 品红溶液褪色 |
C | 浓与溶液生成 | 酚酞溶液变红 |
D | 与乙醇溶液生成丙烯 | 溴水褪色 |
选项 | 实验内容 | 预测的实验现象 |
A |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
B | 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血红色 |
C | 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 | 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
D | 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 | 溶液紫红色褪去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 吸收液类型(体积相同) | c/(mol/L) | 吸收氯气时间 | 饱和吸收后溶液微粒浓度 | 液面上有害气体 | |||
pH | ||||||||
Ⅰ | 1.2 | 18′34″ | 0.56 | 未检出 | 1.81 | 1.4 | ||
Ⅱ | NaOH | 2.4 | 23′17″ | 未检出 | 0.10 | 3.23 | 5.2 | |
Ⅲ | 1.2+2.4 | 23′47″ | 未检出 | 未检出 | 3.47 | 3.4 | 无 |
说明:表示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的总浓度,其他类似。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及现象 | 结论 |
A | 检验铁粉是否生锈 | 取铁粉溶于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变红 | 铁粉没生锈 |
B | 检验电离常数Ka的大小 | 取等体积pH相同的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HY收集的H2较多 | Ka(HX)>Ka(HY) |
C | 检验气体是否含CO | 点燃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气体含CO |
D | 检验某葡萄酒中是否含SO2 | 将适量葡萄酒滴入少量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 该葡萄酒中 含SO2 |
选项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与结论 |
A |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 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
B |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 将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浸入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
C | 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 | 取少量菠菜叶剪碎研磨后加水搅拌,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溶液 | 若溶液变红,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 |
D | 检验鸡皮中是否含有脂肪 | 取一小块鸡皮于表面皿上,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 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有脂肪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 溶液颜色不变 | 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
B | 将某硝酸亚铁溶液用盐酸酸化,并滴加少量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该硝酸亚铁溶液已变质 |
C | 用热碳酸钠溶液清洗铁钉表面上油垢 | 油垢无明显变化 | 该油垢的主要成分不是动、植物油脂 |
D | 将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某饮品混合,加热 |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该饮品不含糖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鉴定与溴蒸气 | 两气体分别通入淀粉KI溶液中 | 变蓝色的是通入溴蒸气 |
B | 检验固体混合物是否存在铵盐 | 将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用红色湿润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若试纸不变蓝,说明固体中不存在铵盐 |
C | 检验的氧化性 | 在溶液中加入溶液 | 若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则说明具有氧化性 |
D | 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 | 取用火柴头浸泡过的溶液,加溶液、稀硝酸和溶液 | 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元素 |
选项 | 实验方案 | 现象 | 结论 |
A | 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盐酸 | 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 | 滴定达到终点 |
B | 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1.0 mol·L-1 NaClO溶液,点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其pH | 试纸变蓝 | HClO为弱酸 |
C | 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 | 有气泡产生 | 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
D |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 | 紫红色褪去 | H2O2具有还原性 |
选项 | 操作与现象 | 结论 |
A | 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O2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 硫酸亚铁已变质 |
B | 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 |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
C |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用CaCl2溶液可鉴别KHCO3溶液和(NH4)2CO3溶液 |
D |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溶液变蓝色,并生成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是CuI2 |
操作和现象 | 推测或结论 | |
A | 常温下,同时向盛有5%和30%双氧水的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 后,盛有30%双氧水的试管中反应更剧烈 | 盛有30%双氧水的试管最先停止冒气泡 |
B | 用铁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含有钠盐 |
C |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气体的水溶液显碱性 |
D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加热至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鉴别食盐中是否含有少量NaNO2 , 可取一定量食盐溶于水中,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紫色褪去 | 食盐中含有NaNO2 |
B | 将苯和液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反应生成了HBr |
C | 将0.1mol/L AgNO3溶液和0.1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悬浊液后过滤,向滤液和白色沉淀中分别滴加0.1mo/L KI溶液 | 滤液出现浑浊,沉淀变为黄色 |
|
D | 将少量的乙二醇(HOCH2CH2OH)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溶液紫色变浅 | 乙二醇被氧化为乙二酸 |
装置 | 实验 | 试剂a | 现象与结果 |
| I | 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 |
II | 8mL5mol/L氨水 |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 |
III | 8mL5mol/L氨水和1gNH4Cl固体 |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溶液 | Na2SO3溶液. | FeSO4溶液 | KI溶液 | NaOH溶液 |
所选试剂 | BaCl2溶液 | KSCN溶液 | AgNO3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 |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② | 滴入AgNO3溶液 | 有黄色沉淀生成 |
③ | 滴入溶液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④ | 滴入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变红 | 该气体是 |
B | 向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变红 | 氧化性: |
C | 向盛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向其中滴加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 |
D | 取家用食盐少量,溶于水,加入少量淀粉,充分搅拌后,无明显变化 | 这是一种没有添加碘的食盐 |
选项 | 操作或做法 | 目的 |
A | 溴乙烷和NaOH乙醇溶液共热,所产生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 检验反应生成乙烯 |
B | 将SO2通入溴水溶液中,溶液褪色 | 检验SO2的漂白性 |
C | 在待测液中先用稀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D | 向丙烯醛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褪色 | 检验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验证H2O2具有氧化性 | 向0.1 mol·L-1 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H2O2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 |
B | 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 | 将浓硫酸滴加到放有铜片的试管中,并将蘸有品红溶液的湿滤纸置于试管口 |
C | 比较Ksp(AgI)与Ksp(AgCl) 的大小关系 |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观察所产生沉淀的颜色 |
D |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选项 | 实验 | 结论 |
A |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 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 |
B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 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
C | 向某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D | 室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Ksp(BaCO3)< Ksp(BaSO4) |
回答下列问题: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②X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仪器X的名称为,若其中盛放的是蒸馏水,锥形瓶中应加入的试剂可以是(填化学式, 下同);若锥形瓶中加入的是MnO2 , 则仪器X中应盛放的试剂为。
②若锥形瓶中加入的是酸性KMnO4溶液,仪器X中盛放的是H2O2溶液,则反应生成O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正确的连接顺序为w→ef(或fe)→ →cd(或dc)→g(填接口的小写字母)。
②能说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③若充分反应后装置D中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则装置D中FeS2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发生反应,生成CO和单质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资料:①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3 +2H2O=2 +MnO2↓+4OH-
②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KMnO4>KIO3>I2
从A~D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KMnO4 , 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装置A中m的作用是。
取适量制取的KMnO4溶液稀释至约0.01mol/L(用硫酸酸化至pH=1),取配制好的KMnO4溶液2mL于试管中,逐滴滴加0.1mol/LKI溶液,KMnO4紫色溶液迅速变为棕褐色悬浊液,然后沉淀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变为棕黄色。
最终溶液呈现踪黄色推测生成了(写化学式)。
①黑色固体是MnO2 , 试剂X是(写化学式)。
②在“紫色清液"中存在 ,写出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
③下列实验方案中,可用于检验“紫色清液"中是否存在 的是(填序号)。
A.用洁净的玻璃棒随取紫色清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B.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再加入过量NaHSO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C.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黄色沉淀。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③中固体消失的原因。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实验I |
取研磨成粉状的漂白精片10g和少量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 |
产生黑色悬浊液,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
理由 |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
ClO-与Cl-需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2 |
① |
Ca(ClO)2溶液显碱性 |
② |
写出离子方程式:①,②。
①预测悬浊液成分为CuO,进行如图操作。
经验证无色气体为O2 , 蓝色溶液为CuSO4。此时可推断悬浊液中(选填序号)CuO。
a.一定有 b.可能有 c.一定没有
②查阅资料,悬浊液中有高铜酸钙:Ca(CuO2)2 , 实验I中主要发生了以下反应:
i。(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i中生成的Ca(CuO2)2部分分解:2Ca(CuO2)2=2CaCuO2+2CuO+O2↑
FeCl2溶液 溶液C K2FeO4溶液
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尿素热裂解脱氨合成氰尿酸:3CO(NH2)23NH3↑+H3(CNO)3(氰尿酸微溶于冷水)
②碱溶氰尿酸:H3(CNO)3(s)+3NaOH(ag)=Na3(CNO)3(aq)+3H2O(l) ΔH<0
①粗产品中Cl3(CNO)3的百分含量为%(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滴定前滴定管中未排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盛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
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D.加入KI溶液的量不足
NaClO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序号 | 液体A | 液体B | 现象 |
ⅰ | ( )的84消毒液 | 蒸馏水 |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溶液 变为12.0; 淀粉试纸在 时变蓝, 时蓝色完全褪去 |
ⅰ | ( )的84消毒液 | 医用酒精 | 产生气泡,颜色无明显变化;溶液 升高到13.1, 淀粉试纸在 时变蓝, 时蓝色完全褪去 |
导管 a 的作用是。
②判断实验ⅱ中生成了 的依据是。
序号 |
液体A |
液体B |
现象 |
ⅲ |
的NaOH溶液 |
医用酒精 | 溶液 升高到12.6 |
结论:医用酒精可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并有少量 和NaOH 生成,二者不可混用。
请回答:
达喜的化学式是。
请回答:
圆底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