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其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 .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 .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 2.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志愿军战士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④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 (2023八下·南宁期末)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 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4.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一大 D . 中共八大
  • 5.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同学们采用的有哪些(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沈阳机床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港油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下列属于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的是(  )
    A . 大跃进 B . 土地改革 C . 人民公社化 D . 文化大革命
  • 7.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共产党员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黄继光
  • 8.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如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

    A .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 9.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先国家,后集体,剩多剩少归自己。不记工,不算帐,集体社员两清亮。”歌谣中制度的特点是(  )
    A . 集中经营,互帮互助 B . 集体劳动,强化责任 C . 权责分明,多劳多得 D .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
  • 10.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表是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表,分析当时农村收入水平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收入增长率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1. (2024八下·阿荣旗期中)  “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可见,经济特区发展取得明显成就的原因是(  )
    A . 拥有多种特殊的政策 B . 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C . 吸收利用了大量外资 D . 实行市场调节的措施
  • 12. (2023八下·普定期中)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13.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河北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此处“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 . 计划经济体制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社会主义制度
  • 14.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任何民族的发展、壮大,直至走向复兴,都不是朝夕可至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不间断的接续奋斗。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忘却的初心和 使命。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伟人接续奋斗的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③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如图是我国1978年到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柱状图,根据这幅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位

    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位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16.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釆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 .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 17.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时政热点•中共二十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
    A . 三民主义 B . “求同存异” C . “九二共识”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8. (2024七下·隆回期末) 习近平在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
    A . 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 .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 . 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 . 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 19.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倶进,不断创新,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下 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0. (2024八下·东光期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 21.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李克强总理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创新既有技术的创新,又有制度的创新。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制度方面的创新的是(  )

    ①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设立经济特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这一举措的有(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23.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历史上中美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B . 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C . 美国最早与中国建交 D . 中美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 24.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假如用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和英雄人物的伟大贡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两弹一星”的功臣——邓稼先 B .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隆平 C . 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杨利伟 D . 开创治疗症疾新方法——屠嘲蝴
  • 25.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  )
    A .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B . 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 C . 国防和军队力量加强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就在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自主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这一梦想终于在70年前得以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约达3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工业化建设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工业废物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1. (1)  材料中提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一化”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评价“三改”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4. (4)  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为我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 27.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指上世纪1980年代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1992年,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亲临改革开放前沿,观察社会现实,思考中国未来,就如一首歌中唱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 (1)  这一“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来的?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2)  材料二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指的是在农村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以此为起点形成了咋样的开放格局? 
    3. (3)  材料中提到“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又是一个春天”?
    4. (4)  在祖国统一方面,这位老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在哪两个地区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 28. (2023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外交是一个国家对外事务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国际会议,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材料四: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4. (4)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试举一例。 
    5. (5)  根据材料四和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