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 1. 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 1亿,当时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约为1.29%,即每年大约要多出258万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2.969 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时期。为清代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 )
    A . 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 B . 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 C .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 . 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
  • 2.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构筑严密的商业网络。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 .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 .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 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 3.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
    A . 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 B . 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 . 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 4. “玉蜀黍(注: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根叶主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这则史料应出自(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 5.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
    A . 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 .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 . 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D . 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6.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形式。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 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D . 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 7.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制定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律形式肯定了白银为合法货币。这一举措( )
    A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B .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 . 顺应了金融信贷的规律 D . 放弃了抑商的传统政策
  • 8.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 )                                                                                                                                                      

    市镇

    景德镇

    汉口镇

    朱仙镇

    佛山镇

    盛泽镇

    乌泥泾镇

    合溪镇

    主要行业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织

    木炭

    A . 经济结构单一 B . 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C . 遍布全国各地 D . 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9.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家天下”的本质就是专制时代的“统治者”用以“镇压人心”的工具,强调“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王夫之的这一主张( )
    A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追求 C .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 D . 反映了人民对君主制的厌恶
  • 10. 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俱成书于该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 B .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政府宽松的文化氛围 D . 主流思想的嬗变
  • 11. 明代中后期出版的大部分图书都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中的“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中的“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B .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 .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 . 市民文化水平落后于前代
  •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纪》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意)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

    ——摘编自《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 13. 明朝后期,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收入。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 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 B . 摊丁入亩带来人口膨胀 C .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 白银流入推高中国物价
  • 14. 下图中的信息是清代中国和欧洲金银比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外贸入超的影响 B . 清朝税制改革的背景 C . 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D . 清朝封建经济的繁荣
  • 15. 王守仁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这一思想( )
    A . 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B . 蕴含一定的平等意识 C .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价值 D . 否定了孔子的修养论
  • 16. 宋元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基本是“夫唱妇随”和“三从四德”,但明清文艺作品中却涌现了很多背离传统、追求爱情与独立的女性形象,如《牡丹亭》《鸳鸯梦》等。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 . 传统观念的彻底变革 C . 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D . 文艺创作手法的突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著作

     

    人物

    著作

    荀子

    《荀子》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屈原

    《离骚》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汜胜之

    《汜胜之书》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曹雪芹

    《红楼梦》

    ——摘编自金金《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等

    书评是介绍书籍的语言。它准确反映书的内容,点明书的精要所在,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例如,《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任选一本仿写一个书评,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所写书评准确合理,理由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