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德惠月考) 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A . 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 . 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 . 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 . 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 2. 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 . 青铜器的使用 B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 骨耜的使用 D . 陶器的使用
  • 3.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晋文公 B . 秦穆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 4. 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   ) 
    A .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C . 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 D . 促进了民族融合
  • 5.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

    A . 问鼎中原 B . 纸上谈兵 C . 卧薪尝胆 D . 三顾茅庐
  • 6. (2024七上·潮南月考) 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骨耜 C . 青铜铲 D . 铁农具
  • 7. (2022七上·官渡期末)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 . 周王室势力大减 B . 周朝即将灭亡 C . 分封制得到巩固 D . 周朝政局稳定
  • 8.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 )
    A . 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 B . 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 D . 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
  • 9.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 .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 10.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由此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是( )
    A . 给各国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B . 客观上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C . 促进各诸侯国经济的发展 D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11.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下列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商汤 ④周武王 ⑤楚庄王 ⑥秦穆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⑤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⑤⑥
  • 12. (2023七上·信宜期中)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 秦国 B . 魏国 C . 齐国 D . 楚国
  • 13. 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战乱纷争、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的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B . 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C . 战争中获得土地和人口 D . 各学派先进思想的传播
  • 14.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了曾侯乙墓(墓主人为战国早期的诸侯国曾国的诸侯,名叫乙),共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该墓九鼎八簋的出土,说明(    )
    A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 .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 C . 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在战国 D . 礼乐制度当时已遭破坏
  • 15.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祖先崇拜的消失 B . 私有土地的出现 C . 生产方式的变革 D . 兼并战争的影响
  • 16.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分封制已土崩瓦解 B .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 17.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 18. 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商业活动的活跃还表现在( )
    A . 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B . 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 . 海外贸易兴盛 D . 集市上出现了纸币
  • 19.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各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中原霸主的是( )
    A . 齐桓公 B . 周平王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 20. 春秋末年,来到长江下游,可以看见下列哪两国之间为争霸而展开激烈的战争( )
    A . 齐国和秦国 B . 晋国和楚国 C . 晋国和秦国 D . 吴国和越国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1. (1)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的原因是什么?发生于哪一年?
    2. (2) 概述平王东迁后的社会局势特点。
    3. (3) 试分析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

    (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 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诸华”“诸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 (1) 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 (2) 材料二中首先“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的霸主还有哪些?(试举三例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西周

    秦朝

    西汉

    战国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1.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 (2) 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指出材料二中反映平王时期的政治局势的句子。
    3. (3) 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的目的是什么?使“齐、楚、秦、晋始大”的人物分别是谁?
    4. (4) 请用一句话描述材料一示意图中②这一时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