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针对下表的贸易状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 )
    时间 英输华货物总值(单位:万英镑)
    1837-1839年 年均不足100
    1845年 约239
    1846年 约179
    1854年 约100
    A . 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B . 要求协定关税 C . 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要求五口通商
  • 2. 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公使)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地通商,必须消弭。”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在位的皇帝和这一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
    A . 道光帝、《南京条约》 B . 咸丰帝、《天津条约》 C . 咸丰帝、《北京条约》 D . 道光帝、《望厦条约》
  • 3. 《帝国主义侵华史》记载,“(1858年)11月8日中英签订了某条约十款,其中重要规定有:鸦片弛禁后,在通商口岸缴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 该条约为《北京条约》 B . 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英国获得协定关税权 D . 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
  • 4. 下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内容,其中最能反映列强发动战争目的的是 ( )
    A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 . 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 5. “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于2021年3月在深圳拉开帷幕,下图所示展品为曾流失海外的牛、虎、猴、猪四尊圆明园兽首。导致这些文物流失海外的侵略者是 ( )

    A . 八国联军 B . 英军 C . 英法联军 D . 俄军
  • 6.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_______”处应该填写( )

    A . 德意 B . 俄奥 C . 英法 D . 美日
  • 7.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8. 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
    A . 巴勒喀什池东南地区 B . 库页岛 C . 辽东半岛 D . 伊犁地区
  •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 . 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 . 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C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10. (2023八上·长春期末)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1.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十年过去了,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C . 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 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讨要说法
  • 12.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 .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 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 13. 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获取大量赔款 B .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 .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 割占香港岛
  • 14. 在鸦片战争中,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九龙司地方一区又被迫割让给英国。规定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中美《望厦条约》
  • 15. 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说的“对俄国有利”是指( )
    A .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B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 获取大量赔款 D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16. 沃斯利在《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描写的事件( )
    A .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B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
  • 17. (2023八上·六盘水期中)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鸦片合法化 B .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 获得更多的赔款
  • 18. 小华同学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后,对该事件进行了评价与反思,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恰当的是( )
    A . 圆明园的奇珍异宝成为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诱因 B . 火烧圆明园是列强侵华的暴行,更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志 C . 给后人留下的教训是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D . 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 19.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京举行,马首铜像与其他六尊兽首铜相聚北京,在展出后正式归藏圆明园,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下列历史信息与材料中“断裂的历史记忆”无关的是( )
    A .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林则徐在虎门禁烟 C . 北京城首次被列强控制 D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20. (2024八上·福田月考)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5 200余亩,150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圆明园,然后放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浓烟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事后据清朝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遭劫掠。

    1. (1) 从以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2. (2) 2008年2月19日《解放日报》报道,圆明园遗址的保护,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过三轮大讨论。求解“原址保护”的分为两大派别:主张部分重建的“整修派”和维持不动的“废墟派”,这道求解了上百年的历史难题,似乎至今仍难有最后答案。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持什么观点?请说明理由。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

    1. (1) 材料一中的“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 (2) 材料一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指什么事情?
    3. (3) 面对材料二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三

    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 (1) 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