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表明“理”是( )
    A . 物体的自然属性 B . 忠孝等人伦道德规范 C . 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 D . 圣人的精神境界
  • 2.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统计,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墨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 .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 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 . 民主意识的萌发
  • 3. 宋之前,“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范氏宗之,亦采才行高秀者,非独贵节烈也”。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 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C .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 . 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加剧
  • 4.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
    A .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 .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 .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 .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 5.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
    A .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 .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 .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 6. 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这些作品( )
    A . 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 . 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 . 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 . 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 7.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吴自牧《梦粱录》

    A . 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 . 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 C . 宋代航海技术高度发达 D . 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 8. 在金太祖的授命下,“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这表明女真文字的创设( )
    A . 推动了金朝国家体制的完善 B . 体现了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 C . 推动了金朝学校教育的发展 D . 折射出民族交融的深度发展
  • 9.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宋元词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城市经济的发展 B .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 统治政策的调整 D . 主流思想的演变
  • 10. 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  )
    A . 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B . 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 C . 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 D . 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
  • 11. 下图是宋代某一名士的园林(图中匾额文字为“梦溪园”),它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该名士是( )

    A . 朱熹 B . 苏轼 C . 沈括 D . 郭守敬
  • 12. 辽夏金元统治者都重视文字的创造,其主流的做法是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下列文字中不同于上述主流做法的是( )
    A . 契丹文字 B . 女真文字 C . 西夏文字 D . 蒙古文字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蒋孔阳《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佛教徒或佛塔)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从而信其书,宗其道,天下靡然同风,无敢置疑于其间。

    ——范育《正蒙序》

    材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摘编自[美]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北宋初期儒学“面临困境和挑战”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日后中国社会的消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