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作业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老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三、百家争鸣
  • 8. (2023七上·蓬江期末) 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 . 诸侯争霸 B . 私学兴起 C . 商鞅变法 D . 百家争鸣
  • 9. 下图所示一书中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华而不实,虚而无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观点属于(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 (1) 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核心思想?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图二是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这位代表人物是谁?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家学派思想?战国时期采用该派思想进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 
    4. (4) 穿越时空的七年级某班学习小组组员小华帮助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膑、韩非、墨子

      人与自然——;法制在线——;军事天地——

      教育论坛——;勤俭持家——

四、孔子、孟子及儒家学说
  • 1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前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 . 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 . 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 .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12. 如图是小明同学参观美术馆时看到的雕塑作品:《孔子讲学》(局部)。小明同学对孔子的表述,“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 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表述正确的是
     
     
     
    (  )

    A . 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B . 他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以法治国” C . 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 D . 他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 13.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人的修养和节操。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所属的思想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14. 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 .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15. 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孟子
  • 16. (2023七上·顺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 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说明这一工程体现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五、诸子百家及思想主张
  • 17.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选项属于孟子观点的是( )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8. (2023七上·衡山期中) 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 . 倡导节俭 B . 以法治国 C . “兼爱”“非攻” D . 民贵君轻
  • 1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奠基时期,诸子中“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最为流行,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主张“为政以德” B .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仁政”的思想主张 C . 墨子是春秋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D .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20. 当代某学者在提及几位古代思想名人时作了如下评论,这些评论主要体现了(       )

     

    A .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B . 中国智慧,惠及世界 C . 学术思想,兼容并蓄 D . 中华艺术,丰富多彩
六、百家争鸣的表现及意义
  • 21.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先秦诸子思想”课题研究活动,下列四则材料学派归属说法有误的是( )

    A . 材料一:儒家 B . 材料二:道家 C . 材料三:墨家 D . 材料四:兵家
  • 22. (2024七上·桥西期中)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 .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 . 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七、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时空观念
  • 23.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咱们山东人的骄傲。孔子去世的“公元前479”还可以记载为( )

    A . 公元前4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4世纪后期 C . 公元前5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5世纪后期
  • 24. (2024七上·平坝期末) 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