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检测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这(   )
    A . 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 B . 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C . 说明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作用 D . 促进了欧洲实用哲学发展
  • 2. 下图为古代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据史书记载,它是古埃及法老胡夫(公元前2598—前2566)每年动用十万人耗时二十年修建而成,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由此可知(    )

    ①它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

    ②其功能除祭祀外,塔顶还可以用作天文台

    ③它代表了古代埃及人在建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就

    ④其深受“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 4. 仔细观察如图中的线路,并结合所学判断,该图是(   )

    A . 中国汉代丝绸之路图 B . 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C . 郑和七下西洋航线图 D . 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
  • 5.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的墙壁,强行进入住宅偷窃,偷窃者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如果有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这些规定表明该法典( )
    A . 强调对阶级间矛盾的调和 B .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 遵循同态复仇的法律原则 D . 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 6. (2023高二下·盐城期中) 《伊斯兰的遗产》中道:“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映射着希腊的光芒,当希腊科学的白昼流逝,伊斯兰(医学与)科学的光辉犹如月亮,照耀着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夜晚。”这说明(   )
    A . 古代希腊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 B . 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宗教色彩浓 C . 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社会进步 D . 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曲折
  • 7.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关于拜占庭文化,有史书记载:“公元前6世纪的诗人阿加斯,仿照希腊诗人阿那克瑞翁和萨福的精神写了《达弗尼加卡》”,“在米凯尔三世建立的君士坦丁堡高等学校,按古典教学的内容讲授七艺。”由此可知,拜占庭文化(   )
    A . 拓展了古希腊文化 B . 蕴含人文主义思想 C .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D . 具有鲜明传统特征
  • 8.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 .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 .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 . 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 9. 公元前2770年左右,左塞在埃及建立古王国。他主持兴建了第一座金字塔。在左塞及其主要继承人的统治下,古王国法老被视为太阳神的后代,其实际权力没有外在限制。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
    A . 封建王权受到神权掌控 B . 文明形态颇具特色 C . 王位传承影响国家发展 D . 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 10. 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阿拉伯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得以摆脱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这一状况的出现(   )
    A . 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特征 B . 推动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领先于西方国家 C . 垄断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D . 为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创造了有利条件
  • 11. 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 . 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B . 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C . 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D . 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 12. 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其翻译的来源文献十分广泛,包括希腊语文献、巴列维语文献、波斯语文献、希伯来语文献等等,这些文献中也包含景教等不同宗教的文献。该运动翻译有著作两百部以上,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这一运动形成的原因包括(   )

    ①政治统治的需要        ②使伊斯兰教获得更多人的承认

    ③地缘文化的优势        ④商业传统下的开阔视野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④
  • 13. 在瓦尔卡遗址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的埃安纳塔庙里,有一件著名的浮雕石膏瓶,瓶的最上面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苏美尔人都供奉她,雕像上一个祭司正向她献上一篮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庙和一些动物的身上;第二行是祭司们拿着祭品;第三行是平民、动物和植物。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
    A . 雕刻技术发达 B . 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C . 绘画艺术高超 D . 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 14.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 .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B .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C . 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 D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 15.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不同文明的交融。下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

    ①创造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②使迁入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③将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④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大津巴布韦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乌尔纳姆法典》(颁布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其某些条文如下                                                                  

    第17条

    倘有女奴(男奴)从主人家逃跑,他人将女奴(男奴)带回,则该奴隶的主人应付替他带回者一定银财

    第32条

    倘有人以水淹没他人田地,则他应按每伊库(古代西亚土地面积单位)田地赔偿田地被淹主人3古尔(古代西亚容积单位)大麦

    由此可见,该法典较为重视(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维护私有财产 C . 巩固王权统治 D . 保护贵族利益
  • 17. 德国学者卡尔·魏特夫认为:在落后的条件下,大规模的治水(灌溉与防洪)必须依照严明的纪律,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组织大规模协作。于是一个遍及全国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网络的人就顺理成章掌握国内实权。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下面哪一事物的形成(    )
    A . 埃及法老的至上权威 B .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 . 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 D .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 18. 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阿拉伯人称之为“钉头文字”,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被发明时多为图像,后来字形日益简洁化和抽象化。可见,这种楔形文字最初(   )
    A . 属于音译文字 B . 有象形的特点 C . 仍是字母文字 D . 发源于甲骨文
  • 19. 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记载了墓主梅腾曾被“陛下”任命为:食品仓库的首席书吏和财产监督,克索伊斯州初级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南部柏尔克达州首长,德普州州尹,宫廷首长等职务。这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
    A . 已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 形成原始状态的官僚系统 C . 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D . 法老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
  • 20. 人们熟知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核心部分来源于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尔》(即“一千个故事”),其中还夹杂了一些伊拉克、埃及地区的传说。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 .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 .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D . 缺乏文学创新精神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1. (1) 根据材料与所学,列举2例阿拉伯人的科学文化成果,并指出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承担的角色?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文明交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22. 【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2023年2月土耳其城市安塔基亚发生强烈地震。安塔基亚在古代是赫赫有名的辉煌城市安条克,于公元前4世纪末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之一的塞琉古一世所建立。安条克是当时地中海东岸的交通框组和商业重镇,连接地中海的欧洲港口和广大中东地区腹地。在公元前64年被罗马吞并后,作为罗马叙利亚行省的首府后,变得更加繁荣,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之前,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661年,迅速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也更重视南方的贸易,这对安条克造成很大冲击。1268年,十字军东征期间成立的安条克公国灭亡,从此荣光不再。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在南下埃及的过程中攻占了安条克城。此后,被称作安塔基亚的安条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发无足轻重,最终变为一座籍籍无名的城市。

    ——整理自《安条克城:希腊化时代的杰作与十字军兴亡见证者》

    1.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条克所在的西亚地区在早期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名城安条克衰落的原因。
  • 23. 文明与战争

    材料一   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

         苏美尔楔形文字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问,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简要评析亚历山大远征。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出现在水土丰沛的大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