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来说,一本《论语》近五百则,约一万六千字,包含几百个成语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

    没有读过《论语》的孩子与读《论语》一年的孩子相比差距有多大,不需要用考试来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体系就是教会孩子做价值判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

    如果把单纯地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会表演,就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坏了,素质也没有提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而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方面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素质高。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读《论语》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论语》弘扬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然后才会有民族凝聚力。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相差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本。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应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跟驾车高手王于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于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于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于期没有倾力教他。王于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于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被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于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这样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首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利益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

    “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就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所以学习《论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 B . 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 . 在常人看来,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达到的。 D . 《论语》文化含量非常高,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知识性考分,更是价值判断力。 B . 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标准。 C . 做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D . 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
      A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5) 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故事中的体现。
  • 2. 现代文阅读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进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战敠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孟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贯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著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40回)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②战敠: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姥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言行都引起了众人的哄笑,这表现了贾府上下人等仗势欺人、喜爱取笑他人的风气。 B . “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本就不是适合吃饭的器具,拿出来一方面是捉弄刘姥姥,一方面也是炫耀和展示。 C . “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得出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贾府众人之间根本用不着互相提防。 D . 刘姥姥滑稽风趣的表演惹得全场哗然,笑态各异,无一重复,又都超出了每个人物平时的言行性情。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B . 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C .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就完整了。 D . 刘姥姥以庄稼人的本色语言,有意迎合和逗趣,诙谐幽默,谈笑风生,赢得贾府上下的一致认同。
    3. (3)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
    4. (4) 有人认为刘姥姥粗俗愚蠢,有人认为刘姥姥憨厚智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节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B .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C .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D .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亭长,文中指官职,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理民事。 B . 江东,是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C . 长者,古时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以指德高望重的人,文中指前者。 D . 邑,文中指食邑,是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又称作采邑、采地、封地。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作战勇猛。在垓下时,他缺兵少粮,并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但他还是能凭剩下的八百多人,杀出包围圈。 B . 项羽不辨是非。当他逃到阴陵时,迷失了道路而去询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而失去了最佳的逃跑机会,最终因此丧命。 C . 项羽不知反省。当他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自知难以逃脱时,项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想用“三胜”敌人来证明。 D . 项羽信奉天命。当乌江亭长建议他东渡乌江时,项羽选择了放弃,并说这是上天亡他,还渡乌江有什么用呢。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5. (5) 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结合甲乙语段,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4. 古代诗歌阅读

    访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时年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且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着一“望”字,领起全篇。 B . 颔联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乘船归家的喜悦。 C . 颈联用“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美丽的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 D . 尾联写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火红的丹枫。“只是”二字,真实地写出了桂州秋天的特点和作者在桂州的孤独的处境和落寞情怀。
    2. (2) 清代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评价李商隐“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善于埋没意绪”,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治理国家中有重要地位。他耻笑子路是因为“”,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可以看出他谦恭守礼。
    2. (2)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3. (3) 苏洵用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促织》与《变形记》这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匪夷所思,却又____。阅读这两篇作品,要注意主要情节的____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把握其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促织》中求神问卜魂化促织这些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情节对于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作用。《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变形记》中,各种人物面对主人公“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一事件,有着各式各样的反应,看似____,仔细体会却又显得有几分合情合理。阅读时,注意品味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理解主人公“化虫”之后的遭遇,体会其中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成。 B .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 . 《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 D . 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 7. 语言文字运用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首先是____,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宰地抓住了读者。同时,还要注意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她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____,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要写出事情的波澜,____,发现生活中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比如,学校篮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次可以灵活运用悬念、抑扬、意外(反转)、伏笔等叙事技巧,让自己笔下的故事更有趣味。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要写出事情的波澜,可以灵活运用“伏笔”等叙事技巧。举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运用伏笔的一个例子。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这两句诗中的苔花虽小如米粒,却毫不自惭形秽,而是充满自信,绽放自己的个性,它弱小而不羞愧,平凡而不自卑。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道:“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在一件件平常的事情中显示出一个不平凡、伟大的人格来。”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平凡也可以造就不凡。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向平凡致敬”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举行的班会上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